李常受文集一九六六年第三册
《生命的变化与召会的建造》
第四篇 持守里面的生命和外面确定的立场
圣经中的真理,有的是关乎里面的生命,有的是关乎外面的道路。今天人生存在地上,也并非有了里面丰富的生命就可以,还得有外面各种道路的讲究。属灵上也是如此。圣经一面给我们看见里面的生命,另一面给我们看见外面的道路。这外面的道路,就是召会的道路,也就是召会的立场。
处理异议者的缘由
许多圣徒都知道,这些年来在我们中间,实在是有个搅扰,以致到了去年,逼得我们没有办法,只好请几位同工从工作上退去。至少有八、九年之久,这几位同工一直在召会的道路、立场上,和我们有不同的见地。这在我们中间,在我们的工作里,一直是个搅扰。或许有些圣徒会说,既是这样,为什么不早解决?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愿意在主面前等候、包容。另一面,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弟兄们,在看法、认识上,对召会、召会的道路、以及立场的认识,能有一点转变,好能与我们一同继续走这条路;这条路是我们从起头至今所走的道路。
四十年前,主在东方兴起这个见证,一直带领我们的,就是这一条路。很不幸,在八、九年前,几位有异议的弟兄姊妹,有了别的见地。从那时起,他们在我们中间,就在暗中说不同的话,讲不同的事,也作不同的工。远在一九五九年我们就发觉这事,我们也把同工们召来,正式题起这件事,盼望同工们受提醒,我们所走的路,是从起头前面同工们带我们所走的。我个人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,都摆在这条路上,已经二、三十年了。这条路是正路,若是同工们中,有任何人对这条路有异议,应当作光明正大的人,好好题出来交通,不要作暗中的事。在真理上见地不同,是历代圣徒中司空见惯的事;只是个人要按自己的良心,走自己所认为合乎真理的路。
从我们说了这话之后,表面上,这几位异议者都在口头上,或在写给我的信件上说,他们对召会的立场,和召会的道路,都没有问题。然而事实上,他们是一面这样对我们说,这样写信给我们;另一面,却在背后作相反的工作,说不同的话。
去年九月间我回来时,已经无法再容忍,觉得事情不能再这样拖下去。我们才在主面前有了一个决定,忍痛停止这几位弟兄们的职分,要他们从这工作上退去。圣徒们大都知道,从那时至今已经一年,在这个岛上,各地召会更明显受到搅扰。这些弟兄们在数地,另外设立了分裂的桌子。最近他们更出了一些书,其内容实在是一些扰乱真理的说法,几乎可用“鱼目混珠”来形容。那些说法叫人难以分辨;若不是我们在真理上有清楚的认识,很容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迷惑。用比喻说,就是假钞和真钞的差别。假钞若不像真钞,是很难叫人受欺骗的;然而,你若拿假钞到一个专家面前,他立刻能分辨出真假的不同。我们不是说我们是专家,但我们愿意在主面前,也在众圣徒面前,一同读主的话,来对照他们这些令人困扰的说法,到底正确不正确。
圣经中单数的召会与多数的召会
马太十六章十六节说,“西门彼得回答说,你是基督,是活神的儿子。”这是说到彼得对基督,就是神儿子的认识。然后,“耶稣回答他说,西门巴约拿,你是有福的,因为不是血肉之人启示了你,乃是我在诸天之上的父启示了你。我还告诉你,你是彼得,我要把我的召会建造在这磐石上,阴间的门不能胜过她。”(17∼18)。这里说,“我的召会”指明召会是属于主的,不属于任何人事物。召会建造在其上的“这磐石”,不仅指基督,也指彼得从父所领受关于基督的启示。召会乃是建造在基督和这关于基督的启示上。
十八章十五至二十节说,“若是你的弟兄犯罪得罪你,你要去,只在你和他之间指出他的过错。他若听你,你就得着了你的弟兄。他若不听,你就另带一两个人同去,要凭两三个见证人的口,句句都可定准。他若不听他们,就告诉召会;他若连召会也不听,就把他当作外邦人和税吏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凡你们在地上捆绑的,必是在诸天之上已经捆绑的;凡你们在地上释放的,必是在诸天之上已经释放的。我又实在告诉你们,你们中间若有两个人在地上,在他们所求的任何事上和谐一致,他们无论求什么,都必从我在诸天之上的父,得着成全。因为无论在那里,有两三个人被聚集到我的名里,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。”这里的“召会”必定是在地方上出现的一个召会,否则信徒如何去告诉召会呢?这里明说,若是有难处,圣徒不能解决,就可以去告诉召会。后面说,“无论在那里,有两三个人被聚集到我的名里,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。”(20)。有主在他们中间,也不能说他们就是召会了。因为前文明说,两三个人不能解决难处,还得去告诉召会。根据上下文,这里所说两三个在主名里聚集的人,就是前面说的那两三个不能解决难处的人。这里的话明明说出,两三个圣徒在一个有地方召会的地方,奉着主的名祷告,是有主在他们中间;但那并不能说,他们就是召会,因为他们无法解决难处,还得去告诉召会。
圣经第一次使用“召会”这辞,说到一个所在地的召会,乃是在行传五章十一节:“全召会以及所有听见这事的人,都甚惧怕。”这是指在耶路撒冷的全召会。八章一节说,“就在那日,在耶路撒冷的召会大遭逼迫,除了使徒以外,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地。”这里的召会,在希腊文里是单数的,不是多数的。十三章一节说,“在安提阿当地的召会中,有几位申言者和教师。”这里的召会也是单数的。林前一章二节说,“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召会,就是给在基督耶稣里被圣别,蒙召的圣徒。”这里明明告诉我们什么是召会。召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被圣别,蒙召的圣徒;简单的说,召会就是圣徒的总和。圣徒合在一起,就是召会;圣徒集大成就是召会。
林前十六章一节:“关于为圣徒收集馈送,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召会,你们也当怎样行。”这里是多数的“众召会”。因为哥林多是一个城,在一个城里只能有一个召会;而加拉太是一个省,在这省里有许多城,所以有众召会。加拉太一章二十二节说,“那时,犹太在基督里的众召会,都还没有见面认识我。”这里也是说到“众召会”。犹太是一个省,不是一个城,在那一省之内有众召会,因为一个省里有许多的城。启示录一章十一节说,“你所看见的,当写在书上,寄给那七个召会:给以弗所、给士每拿、给别迦摩、给推雅推喇、给撒狄、给非拉铁非、给老底嘉。”从以弗所到老底嘉,一共是七个城,有七个召会;这指明一个城里只有一个召会。
召会有内容和外形两面
持异议的弟兄们第一个坚持的点,就是召会乃是看不见的,他们因此否定召会看得见的一面该有正确的实行,而带进纷乱。这些弟兄们的根据是基于召会乃是基督。他们举林前十二章十二节说,“就如身体是一个,却有许多肢体,而且身体上一切的肢体虽多,仍是一个身体,基督也是这样。”不仅召会的头是基督,连召会这个身体也是基督。以弗所一章二十三节也说,“召会是祂的身体,是那在万有中充满万有者的丰满。”从这些经节来看,可以说,召会就是基督,或者说,基督就是召会。这是就着召会里面的内容说的。然而,我们应该知道,圣经中的真理都是两面的。
宇宙中一切的事物,几乎都是两面的。最清楚的例证就是人有身体,这是外面的;人还有灵与魂,这是里面的。有时候,人可以说身体不太值钱,因为人是在乎里面有灵有魂。这样的说法虽不算错,但这并不是说,人就不需要身体了。今天大部分的人都不怕灵、魂出事,而是怕身体出事。人的身体一生病、一有问题,人就不健康了。所以,任何事物的说法都是两面的。正确的说法是,人需要健全的灵与魂,也需要健康的身体;里外配合起来,才是一个正确的人。
关乎召会的真理,也是有两面的。基督是召会里头的生命和内容,但这不是说,召会就没有外面的部分了。召会里面的部分是基督,召会外面的部分是我们得重生的人。换句话说,召会里头的生命、内容和实际,乃是基督自己。这是千真万确的事。然而用人的说法,召会还有一个外形。召会的这个外形,就是我们得救、得重生的人,意思就是里面有了变化的人。我们在这里可以看见,召会里面的内容、性质、实质、实际,乃是基督自己;而外形乃是蒙重生、属乎主的人。
一面说,召会是属天、属灵的;但另一面说,召会还在地上,召会在耶路撒冷、在安提阿、在以弗所、在士每拿。召会在这里,也在那里;召会在犹太,也在外邦。并且我们看见有单数的召会,还有多数的召会。如果说召会就是基督,那就没有单数与多数之分;因为基督就是一个,召会是基督,宇宙间就只有一个召会,而不需要众召会,也不需要各召会了。从内容、生命、性质来说,的确召会就是基督,宇宙间就是一个召会;但从外形来说,召会乃是我们得重生之人的总和,有的在这个城里出现,有的在那个城里出现,在各地各城都有。所以就着一城来说,召会就是单数的召会;就着各城来说,是各召会;就着众城来说,是众召会。因此我们不能说,召会完全是抽像的、看不见的。
人里头的灵、魂、生命,是抽像的、看不见的。甚至今天的心理学家,都称那是形而上的。然而,人今天不仅有形而上的一部分,还有形而下的一部分,还有看得见的一部分。召会也是如此,有看不见的一部分,更有看得见的一部分。看不见的一部分,乃是召会的内容、召会的生命、召会的性质、召会的实际,就是基督自己;是那位为我们受死、复活、升天、得着荣耀,又在生命里来到我们里面的基督,祂是我们的生命,就是召会的生命、召会的性质、召会的内容。然而,召会还有一个外表,这个召会的外形,就是蒙基督所重生之人。
我们看见召会有这两面,就着内容说,召会是单数的;就着外形说,召会可能是多数的。因为在这里一个,在那里一个,一城一个召会,在许多城里一地一地的召会,就是众召会。今天召会的难处,主要在看得见的这一面。人为了避免这一面的难处,就说要注重看不见的一面,而否定、否认、忽略,甚至不承认外形的这一面。这样一来,只能有召会的学说、理论,而不能有召会的实行;因为召会的实行,不是在乎看不见的一面,而是在乎看得见的一面。如果说召会只有看不见、属天的一面,强调召会就是基督,那么,召会就不必设立长老,也不需要执事。然而,召会还有外形、实行的一面,的的确确有在一地一地出现的必要,也需要在召会中有长老的治理,执事的服事。我们在召会中有许多聚会,并不是基督自己来聚会,而是那些蒙了重生的人,来在一起聚会。所以,召会有其里面的内容、实际、性质,那是基督;召会也有其外形,就是我们这些蒙恩得救的人。
如果召会只是看不见的、属天的,就没有在耶路撒冷的召会、或是在安提阿的召会,或是在各地有各处的召会;也不必说召会惧怕(徒五11)、召会受逼迫(八1),因为召会已经都在天上了,还怕什么,还受什么逼迫?所以,我们实在需要看见召会的两面。从内容、性质、实际一面说,召会是基督,是超凡的,是看不见的;但是召会的确也有外形的这一面,这外形就是我们这些有了基督作生命,由祂重生而又被祂变化的人。这就是召会的出现,召会的外形。持异议的弟兄们所受的影响,基本的点是在这里。他们受了影响,过度强调看不见的召会、超越的召会这种说法,而否定了我们这些年来受主的带领,所走的这条确定的道路。这是基本的难处。
召会独一的立场
第二,是立场的问题。如果召会是看不见的,就没有立场的问题。因着召会是看得见的,召会在地上有出现,所以有立场的问题。什么是立场问题呢?我们看见召会的外形,就是地上蒙恩得重生的人,他们都是召会的一分子,也都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。这些蒙恩的人在地上,当然是一地一地的集合在一起。比如在台北的、在台南的、在纽约的、在东京的、在伦敦的、在香港的圣徒,都在各地集合在一起。在那里的圣徒集合在一起,就是那一地的召会,就是所谓的地方召会;亦即一个召会出现在一地。所以,在圣经中看不见一地出现两个召会的。一地若是有两个、三个、或者更多的召会出现,就证明召会在那里是分裂了。因为整个宇宙间,只有一个召会;而召会在地上,在许多地方各自的出现,都应当是独一的。
比如日本东京,一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,那里只有一个美国领事馆。为什么只有一个美国领事馆呢?因为在地上只有一个美国,所以在任何城里代表美国的机构,只能有一个。若是今天在东京,有两个不同的美国领事馆,那就证明美国分裂了。今天无论城市大小,只要有美国领事馆在那里,一定是独一的一个。然而为着民众便利的缘故,是可以在各地有许多个办事处,但仍旧是一个美国领事馆,是一个行政、一个管理。这证明美国是统一、合一的。同样的,召会是主的身体,主的身体在宇宙间就是一个,而这个身体是在一地一地出现。在每一个地方,那个出现应该是独一的。若不是独一的,就是分裂了。这也就是召会后来荒凉、纷乱、分裂的原因。今天在地上,有许多所谓的会,有长老会、浸信会、信义会、美以美会、安立甘会,以及一些说不上名的会等。这许多不同的会,就是表明召会在外形上是分裂的。这个分裂当然是错误的。
如果你是美国公民,到伦敦的美国领事馆,一看馆里的人办事差,又爱打官腔,就回去对妻子说,“这个美国领事馆不行,我们自己在家里设一个领事馆罢。”于是你们在家中设立一个美国领事馆,不仅服务周到,并且所有美国同胞到这里来,无论是买机票或游览,你们全都免费招待。这样,你们仍是不法的;因为这不是好坏的问题,而是立场的问题。
美国如何是不该分裂的;同样的,召会今天在地上,也是不该分裂的。然而今天,召会在地上分裂了。仅仅在台北一地,就有许多的会。严格说,我们不能参加任何的分裂,我们只能作一个无宗无派、不分裂的基督徒;而这个无宗无派,不分裂的立场,就是合一的立场。我们既不分浸信会、长老会、信义会,也不分这个会、那个会,我们乃是一个在当地的基督徒。我若是在台北,就是台北的基督徒,属于在台北的召会;若是在台南,就是台南的基督徒,属于在台南的召会。
今天,你是台北的基督徒,我也是台北的基督徒,这么多台北的基督徒,大家一定要聚会。然而,怎么聚呢?若是你的聚会是个小圈圈,我的又是另一个小圈圈,那就麻烦了。正因为这缘故,我们直到今天,不肯、也不敢有一个名称,我们不敢说我们是什么会。所以,实在说,地方召会并不是我们的名称。我们更不是“台北召会聚会所”,召会聚会所是指会所说的,并不是我们的名称。我们喊不出一个名称;我们若喊得出名称,立刻就变成另一个小圈圈了。
站在合一的立场一同聚集
我们既然什么会都不是,那么,我们是什么呢?我们就是一班得救的人,站在召会合一的立场上一同聚会。那么多的基督徒都分了,但我们不分。凡是在小圈圈里的人,都是分裂的;但我们不属于任何小圈圈,我们是不分的。我们是站在一个合一的立场,我们根本不分那宗那派。虽然我们受浸,却不是受浸会;虽然我们擘饼,却不是擘饼会;虽然我们有姊妹蒙头,也不是蒙头会;有时我们也洗脚,但我们不是洗脚会;有时我们也讲圣洁,但我们不是圣洁会。我们好像什么都有,但什么都不是。那么我们是什么?我们就是一班得救的人,脱开了这些分门别类的会和立场,而在合一的立场上聚会。
我们应当合一,并且要在对的立场上合一;若在不对的立场上,那个合一是分裂的。我们若到公会聚会,那就是分裂的,因为立场不对;在不对的立场上,就是分裂。所以四十年前,自从主带领我们看见这个亮光,走这条道路,我们就不在任何公会里。我们脱开公会,在公会之外,不再称呼自己为任何的会;我们就在地方合一的立场上一同聚集。这立场是合一的,也是地方的。为什么是地方的呢?因为一地一会,一个地方一个召会。这合一的立场就是地方的立场,也就是圣经所启示的立场。这个合一、独一的立场,保守召会不至于分裂。
旧约独一立场的预表
关于召会的立场,旧约里也有清楚的预表。我们知道,以色列人所有的历史都是预表。比如过逾越节、出埃及、过红海是预表,在旷野吃吗哪是预表,进迦南地是预表,建造神的殿也是预表。以色列人被掳、分散、归回,这些也都是预表。在申命记,神嘱咐以色列人进了迦南地后,要在祂所选定独一的地方敬拜:“耶和华你们的神从你们各支派中,所选择出来立祂名的地方,就是祂的居所,那是你们当寻求的,你们要往那里去。”(十二5)。以色列人不能随意选择一个地方献祭,必须在耶和华指定的独一地方献祭。若是没有这个定规,以色列人进了迦南,没有多久就会分裂了。然而神非常智慧,祂在申命记十二至十六章里,一再嘱咐以色列人进了迦南,不能随心所欲选择地方献祭,必须到神所指定的地方,就是到耶路撒冷,献祭、敬拜神(十二5,11,14,18,21,26,十四23,25,十五20,十六2,6∼7,11,15∼16)。乃是这个独一的中心,维持了以色列人中的合一。
在地上向来没有同时有两个圣殿。因着神只指定了一个基地,一个立场可以建造圣殿;所以这个独一的立场,乃是合一的保障、合一的维持,使神的子民在以色列地被维持在合一里。渐渐的,以色列荒凉了,便有人被掳到埃及;慢慢的,又有人被掳到亚述,而大部分的人被掳到巴比伦;至终以色列人都分散了。然而,我们读旧约的历史就知道,七十年期满后,神就要他们归回(耶二五11∼12,二九10∼14,但九2)。神愿意所有以色列人都归回,但有的人软弱,不肯离开被掳之地,因为他们已经在那里扎根,或者因为种种关系不肯离开。结果只有尼希米、以斯拉等少数人归回。并且归回的人不懂神的心意,不懂申言者所说的话,有的还娶外邦女子为妻。
虽然他们的光景一蹋糊涂,但我们还得承认,他们的立场是对的。他们在巴比伦时,人虽然富足,但他们的立场却是不对。有人说,既然立场不对,为什么但以理还在哪里?要知道,乃是神安排但以理在那里;并且但以理虽然人在那里,他的心却是向着耶路撒冷。他楼上的窗户,开向耶路撒冷,一日三次,在神面前祷告,要耶路撒冷得复兴(但六10)。这是众所周知的,但以理在巴比伦是有神的使命,我们不能以他留在那里作藉口说,我们也可以留在那里;这是不可以的。所以,这给我们看见,人虽然对,但是人所在的地方不一定对。那些归回的人,立场对了,但他们的光景不一定对。归回的人虽然乱糟糟的,但归回还是对的。
而后主耶稣生于犹太人中间,祂不是生在巴比伦那些邪恶的人中间,也不是在埃及人、亚述人中间;主耶稣乃是生在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中间。换句话说,若是所有犹太人都没有归回,都在败亡之地,耶稣降生的时候,要降生何处?主耶稣只能生在犹太地。不错,主耶稣降生时,那里的人光景并不正常,但是他们的地位正常、立场正确。此外,归回的并不是所有整体的以色列人,而是少数人。这表示不在乎全部的人能不能来在一起,乃在乎有没有人回到正确的立场上。
今天召会的光景荒凉,我们没有办法叫所有在分裂组织里的弟兄们出来;但我们愿意回到原初的立场上。今天问题不是大家集合不集合的问题,乃是应当照着神的定规,回到原初的立场。今天不是大家能不能来在一起的问题,而是有一班余民、少数的一部分,他们体贴神的心意,离开了分裂、被掳之地,而回到原初、合一的立场。虽然不能和那些留在被掳之地的人合一,但责任不在归回的人,乃是在被掳之地的人应当负责。今天我们不可能叫所有信徒离开分裂。然而,不能因着这个不可能,就不回到当初正确的立场。不能因着我们无法把所有弟兄姊妹都集合在一起,就不回到合一的立场;我们必须回到合一的立场上。
若没有合一的立场,即使我们离开了公会,我们这聚在一起的少数人,就会成了另一个会;而另外的一些少数人,会成立另一个会。这就是分裂再分裂了。今天我们站在神面前,也站在神的众儿女面前,确定的知道,我们需要注意两面的事。一面,是我们里面的生命,里面要认识主,里面的人要强;另一面,我们外面要走一条合一的、确定立场的路。若是我们抛弃了这个立场,我们就要变作一艘没有舵、没有指南针、没有方向的船。我们没有一个确定的立场,我们就无法站立。末了,好像到什么会聚会都可以,那就乱到不能收拾的地步,根本是毫无标准了。
活在灵中,站住立场
愿主怜悯我们,叫我们看见神的召会今天荒凉、分裂、纷乱。然而,确定的立场还在这里,我们不能有分于分裂。我们只在合一的立场上,和弟兄姊妹一同聚集、事奉、敬拜、传福音、带人爱主。我们在这个确定的立场上,有年幼的,也有年长的;有老练的,也有幼稚的;有得胜的,也有失败的;有很属灵的,也有不大属灵,或不属灵的,但这个你我都不能太坚持。这如同一个大家庭里,有老人,有小孩,还有生病的。我们不能说,我们是得胜家庭,所以看见家中老的病,幼的闹,我们几个强的就联合起来,另外建立一个强的家庭。这是不可能的,也是讲不通的。
圣经的确要人得胜,但是圣经里并没有要人另立一个分出去的得胜聚会。哥林多的召会十分混乱,但是使徒并没有说,你们这些成圣的,你们这些属灵、得胜的,要出来另成立一个得胜聚会。若是这样,召会一定混乱了;因为这得胜的标准不一。我们应当得胜,应当属灵,应当圣洁,应当里头满有灵;然而,外面的路是一个难走的立场。无论我们得胜也罢,不得胜也罢,只要我们是神的儿女,没有外面明显的罪恶,我们在任何地方就要来在一起,是那里的一个召会。在台北如此,在台南如此,在高雄也是如此。无论到那里,我们就在合一的立场上一同聚会。但这并不是说,我们有了合一的立场就是有了一切。那些归回的人立场是对的,但他们中间的光景不对。所以尼希米对付他们、清理他们(尼十三1∼30上)。这意思是,我们在对的立场上,并不表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。在这立场上,我们还有许多弱点,许多地方需要改正、清理,我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充实;但是这个立场我们不能离弃,不能反对。我们一离弃这个立场,一反对这个立场,立刻就乱了。
分裂出去的弟兄们,他们在短短三、五年内,是分了再分。这给我们看见,一离弃这个确定的立场,下面的分裂是无止境、没有限制的。所以,今天我们需要注意两件事,就是我们里面的生命要丰盛、要得胜、要属灵、要圣别、要刚强;外面还得有一条确定合一立场的道路。我们要活在灵中,站住立场。里面是活在灵中,这个要强;外面是站住立场,这个要确定。这样我们就能免去纷乱。盼望我们都将这些话带到主面前祷告,看清楚这个确定的立场。求主保守我们,使我们免去纷乱。无论如何,分裂是不该的,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叫神的儿女分裂;只要是在确定的立场上,我们就应当保守这个合一。
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日讲于台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