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章
以斯拉记
 
概略
 
以斯拉记是神的子民被掳以后的历史书中的第一卷。圣经中被掳以后的书一共有八卷:以斯拉记、尼希米记、以斯帖记、以西结书、但以理书、哈该书、撒迦利亚书、玛拉基书;前三卷是被掳后的历史书,后五卷是被掳后的先知书。
 
本书的著者是以斯拉,就以著者的名作书名。“以斯拉”原文的意义是“帮助”或“帮助者”;的确,以斯拉一生看神是他唯一的帮助者。
 
在犹太人的圣经中,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原是一卷,虽然它有两个著者,前半段是以斯拉,后半段是尼希米。直至第三世纪时,才把它分为两卷书。
 
 
时间
  本书内容所包括的时间约有八十年,自主前五三六年起,至主前四五七年止。
 
 
性质
 
本书的性质正与前书历代志相同。神的遗民因着神的恩典和安排(一2~3),从被掳之地归回故国。他们在被掳中曾学到一个严厉的功课,就是弃绝偶像,他们看清楚拜偶像是他们亡国的主因(所以犹太人归国后直到主在世的时候,再没有拜偶像的事发生了)。他们在被掳中,怀念故土,不肯像其他的犹太人在外邦享受繁荣,乐而忘返。虽然如此,他们在七十年中究竟少有机会认识神、事奉神、明白祂的律法书,他们并且与外邦人深深联合。以斯拉的职事就是重建圣殿,使他们回到神面前,认识祂、事奉祂、并且诵读祂的律法书,他也坚决对付百姓与外邦人通婚。
 
以斯拉记、尼希米记、以斯帖记都是记载神的子民最后一段的历史(以后就没有历史书了)。所以这些书对于教会在地上最后的一段非常有关系。初读圣经者最好把这三卷书一起读,同时也酌量参读以西结书、但以理书、哈该书、撒迦利亚书、玛拉基书,那些相同时代的书。
 
 
几处可注意之点
 
神借先知耶利米的预言(一1,代下三六21~22)是记载在耶利米二十九章十节:“耶和华如此说,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,我要眷顾你们,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,使你们仍回此地。”以色列人被掳七十年后,神激动波斯王古列下诏鼓励以色列人回国建殿。七十年的计算是从主前六〇五年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起,一直到主前五三六年古列王下诏止。
 
读神的子民末后三卷的历史时,书中的人名往往使人缠误:
1
 
以斯拉二章二节的尼希米并不等于修造耶路撒冷城墙的那个尼希米。也许这名字在那时代是非常流行的。圣经中一共有三个尼希米:随所罗巴伯回国的尼希米(二2);哈迦利亚的儿子,重建圣城的尼希米(尼一1);押卜的儿子尼希米(三16)。
2
 
以斯拉二章二节的末底改并不等于以斯帖记中的末底改,因第一次犹太人归回故国的事发生在前(主前五三六年),以斯帖的事发生在后(主前四七五年)。
3
 
圣经中以斯拉也有三个:同所罗巴伯归回的祭司以斯拉(尼十二1),迦勒的子孙以斯拉(代上四17),本书的著者以斯拉。
4
 
以斯拉四章十七至二十四节记亚达薛西王禁止以色列人重建圣殿,六章十四节记他们遵着亚达薛西王的旨意造殿。这是两个不同的亚达薛西。禁止建殿的亚达薛西,在历史上有一个名字叫堪白西斯(Cambyses Ⅱ);命令建殿,又容许以斯拉、尼希米回犹大地的亚达薛西,在历史上的名字是郎及曼纳斯(Longimanus)。
5
 
此外还有三个不同的大利乌:玛代人大利乌(但五31),大利乌希斯塔庇斯(Darius Hystaspes)(拉四5,该一1,亚一1),大利乌拿塞史(Darius Nothus)(尼十二22)。有三个不同的亚哈随鲁:亚哈随鲁堪白西斯,亦即亚达薛西堪白西斯(拉四6~7);亚哈随鲁亚斯推基斯(Astyages),即玛代人大利乌的父亲(但九1);亚哈随鲁埃克愁克斯(Xerxes I),即大利乌希斯塔庇斯的儿子(斯一1)。


  亚达薛西、大利乌、亚哈随鲁都是当时波斯和玛代君王的称号,正像埃及的“法老”。
 
以色列人从被掳之地归回有三次:第一次是由所罗巴伯带领的(拉二2),第二次是由以斯拉带领的(七1,6~7),第三次是由尼希米带领的(尼二5~6)。
 
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两书的目标是相同的,就是复兴遗民。可是两书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,前者是建造圣殿,后者是建造城墙;前者注重讲解神的话,后者注重领导神的百姓。
 
以斯拉是亚伦的嫡系(拉七1~5),是祭司,也是熟谙律法的文士(11~12)。初读圣经者应该特别注意他个人的传记、与神的关系、以及成功的秘诀。
 
四章一至六节记载有些敌人们因为要破坏建殿的工作,要求与神的儿女一同建造。那些人都是外邦人,在以色列人被掳的时期中从别处迁移过来的(参本提要第十四章第肆大点第四点)。他们自称是有信仰的、敬拜神的;但是他们的要求被所罗巴伯和约书亚等严辞拒绝,因为建造圣殿是神的儿女的事,绝对不能容让非神的儿女混进来参与这样的工作。他们要求合作不成,恼羞成怒,公开扰乱,使神的儿女的手发软,并且在君王面前诬告那些遗民反叛。在尼希米建造耶路撒冷城墙时,也多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(尼二,四,六)。每一次有神的复兴,每一次必定也有撒但的阻挠和破坏,这原是意中的事。
 
以色列人回国和复兴,是预表现在分散在列国的犹太人,将来也要从各地归回犹大地,悔改、与神和好,并要建立国度,成为繁荣的民族。
 
以色列被掳是属政治的,也是属灵的。在政治方面,他们被掳至远地为奴,没有自由和主权,受尽欺压和歧视。在属灵方面亦然,他们由环境支配,离神越过越远,没有真的敬拜和事奉;即使有一些宗教的活动,也只有表面而没有实际。是地操纵的,而不是天掌权的;是迎合人的,而不是满足神的。他们不只在政治上被掳,也在灵性上被掳。
 
从以色列人归国后的复兴中,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复兴的总原则,就是复兴必须出乎神。人为的或是金钱造成的复兴都是徒然的,对于神的儿女有损无益。我们看见:
1
 
是神定规复兴的时间,在被掳后七十年,在波斯王古列元年(代下三六21~22)。
2
 
是神感动君王的心,使他们先后为祂的百姓开路(拉一1~4,7~11,六6~15,七11~26,尼二4~8)。
3
 
是神预备祂自己的器皿─所罗巴伯、以斯拉、尼希米等─拣选他们,并且给他们负担,专以神的利益、见证和百姓作他们的事业。
4
 
是神感动祂自己的人的心,一同起来回耶路撒冷,重建圣殿(拉一5)。
5
 
是神使“他们如同一人”(三1,参读尼八1)─这是复兴必要的条件,因为唯有“如同一人”,才能担负建殿的重任和抵挡仇敌的打击。
6
 
是神兴起先知在他们中间传达祂的话,勉励他们(拉五1)。
7
 
是神使他们看见罪,生出忧伤痛悔的灵(九)。
8
 
是神给他们决心和力量对付罪(十)。
 
“尼提宁”在圣经中共用过十八次,第一次在代上九章二节,其余的都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。这名称在圣经中只译音而未译意,难免使初读圣经者费解。它的原意是“充作”,它是指一班人在圣殿中充作祭司和利未人的仆人或助手,可能就是约书亚记中的基遍人,约书亚曾指定他们为“神的殿,作劈柴挑水的人”(书九23)。
 
 
钥句和钥节
 
钥句:“耶和华的话”─这句话在本书中包括:(一)神借先知所传的话(拉一1),(二)律法(三2),(三)神的命令(六14),(四)摩西的律法书(六18,七6),(五)耶和华的律法(七10)。
 
钥节:“于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、祭司利未人,就是一切被神激动他心的人,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华的殿。”(一5)
 
 
信息
  神的儿女们应当注意:神的话语、神的圣殿、和神要我们保守的那分别为圣的见证。
 
 
分析
  本书提及神的子民两次从被掳之地归回故国,因此可以分成两大段:第一次归国(约有五万人)、第二次归国(约有二千人)。
 
 
第一次归国(一至六章)
 
神借先知所说的预言完全应验(一)。
 
归国的人(二)。
 
重筑祭坛(三1~7)─先建立与神正常的关系,然后才进行神的工作。
 
重建圣殿:
1
 
开工(三8~13)。
2
 
受阻(四)。
3
 
继续(五)。参读哈该书和撒迦利亚书。
4
 
完成(六)。
 
 
第二次归国(七至十章)
 
第二次归国的经过:
1
 
神预备的领袖以斯拉(七1~10)。
2
 
王的诏书(七11~28)。
3
 
归国的人(八1~23)。
 
复兴:
1
 
奉献(八24~36)。
2
 
认罪(九)。
3
 
对付(十)。
« 第十五章 »
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