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读新约书信的时候,必须区分“律法”和“那律法”。原文前面有定冠词的,是指摩西的律法;没有定冠词的,是指律法作为一种原则。我们从“那律法”得着释放,是基于我们从“律法”这原则得着释放。神不再以律法的原则对付我们;所以,我们与西乃的律法是没有任何关联的。“律法”的原则,比“那律法”这件事更大。律法的原则,包括了“那律法”这件事。但我们说,神不是基于律法来对付我们,这是什么意思?我们的意思乃是:祂对我们没有要求。我若基于律法的原则而活,就要努力讨神喜悦;这样努力讨神喜悦,乃是祂所不喜悦的。
浪子的故事是最好的例证,说明了讨神喜悦的路。父亲说,“我们理当欢喜快乐。”(路十五32 )我们在此看见,什么最使父亲的心欢喜。不是哥哥为父亲不断地劳苦,乃是弟弟不为父亲作什么,却让父亲为他作一切;不是常常愿意付出的哥哥,乃是常常乐意接受的弟弟。浪子在放荡的生活中耗尽了资财;他回家时,父亲没有一句责备他浪费的话,也没有一句问到资财的话。他不为儿子所花费的一切忧伤,只为儿子回来给他机会花费更多而喜乐。神是如此富有,祂主要的喜悦就是要给;祂的库藏充满到一个地步,我们若拒绝,不给祂机会在我们身上花费祂的宝贝,祂就感到痛苦。父亲发现袍子、戒指、鞋子、和筵席能用在浪子身上,他就喜乐;他发现这些无法用在大儿子身上,他就忧伤。神是如此丰富,我们想要给祂东西,就使祂的心忧伤;但我们简单地让祂一直赐给我们,祂就喜乐了。神是如此有能,我们想要为祂作事,就使祂忧伤。祂渴望我们简单地让祂作一切。祂要永远作赐与者,祂要永远作工作者。只要我们看见祂是何等丰富,何等伟大,我们就会让祂赐与一切,让祂作成一切。
你以为你若停止想要讨神喜悦,你的好行为就会停止吗?你以为你若将所有的赐与和所有的工作都让给神,结果会不如你自己也作一点那么令人满意吗?正当我们设法讨神喜悦的时候,我们就站在律法行为的根基上。我们的行为对神是可憎的,甚至我们的“好行为”,也是如此。我们一切的行为都是“死行”(来六1 ,九14 ),都需要悔改。我们一旦停止给与,就要证明祂是何等的赐与者。我们一旦停止作工,就要看见祂是何等的工作者。大儿子和浪子都同样是远离父家喜乐的人。大儿子虽然不是在“远方”,但他只是“地位上”在家而已。他在理论上的地位,绝不能像浪子那样,成为他的经历,因为他拒绝放弃自己的好行为。
我们的主说,“我告诉你们,你们的义,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,断不能进天国。”(太五20 )这是什么意思?我们的主在此不是说到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,乃是说到他们的义。从腓立比三章,我们领悟他们的义就是律法的义。如今主说,“你们的义”要胜于“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”。什么是“你们的义”?有些神学家说这是基督的义,但圣经不是说“祂的义”,乃是说“你们的义”。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按照某种标准,“你们的义”也是按照某种标准。这两种义的分别乃是标准的不同。我们从上下文就看见这个不同。“有吩咐古人的话,说,…只是我告诉你们…。”(太五21~22 ,参27~28 等)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基于律法的义;“你们的义”是基于“我告诉你们”。请注意,第二个标准比第一个高得太多了。多少世纪以来,人努力要达到第一个标准而失败了,主怎敢把标准提得更高?因为祂相信祂自己的生命。祂不害怕对自己有厉害的要求。我们读到马太五至七章国度的律法时,可以完全安息,因为这些律法表明,主对祂自己的生命有完全的信任。这三章表明了神圣生命的神圣“课税”。祂对我们有这么大的要求,启示出祂对祂放在我们里面的生命,也有这么大的信任。
我们很少想到,我们在律法的掌握之下是何等可怕!律法已渗透我们的骨髓,浸透我们整个人。所以,神天天在我们里面作工,要使我们从其中得着释放。
(原刊于“倪柝声文集”第二辑第二十六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