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常受文集一九六六年第一册
《马太福音信息记录》
第四章 在生命上长大并被变化,为着建造召会作诸天之国的实际
读经:马太福音十三章。
圣经包含许多属天的异象。因此,每当我们读圣经时,不该像读任何其他的书一样。我们可以仅仅用我们的头脑、知识、和悟性来读任何其他的书,只要我们懂得书中的辞汇和观念,我们就可以明白其中内容。然而,圣经完全不同。无论我们的学习达到何种程度,无论我们在圣经语言上受了怎样的教育,单单这些都不能使我们以内在的方式领悟神的话。要领悟圣经,我们需要异象,以及在神圣生命里的长大。
即使在物质界里,也需要异象(指视力)以明白某些事物。若没有视力,人就看不见,在领会上就有困难。然而,只有视力仍不足以领会物质界的事。我们也必须具有某种成熟度。两个月大的婴孩要能领会某些事物,所需要的不仅是视力;他的属人生命需要长大。婴孩也许有视力,但因着缺乏长大,就没有多少能力可以领会许多事物。实在说,我们是因着属人生命的长大而认识并领会事物。这就是为什么十岁的孩子比两岁的孩子懂得多,二十岁的人又比十岁的人懂得多。
无论在物质或属灵的范围里,领悟力都需要异象(视力),也需要生命上相当的成熟度。因此,要领会圣经,我们按理也需要异象,并需要成长。首先,我们需要随着属天亮光而来的属灵异象。在实行上,这意思就是,当我们读圣经时,需要那灵将话语向我们开启,正如我们向主敞开自己一样。其次,我们需要生命长大。倘若我们在神圣生命上不够成熟,我们就无法领会主的话。某些信徒对圣经的领会与别人的不同,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生命长大的度量不同。
我们若领悟到,自己对圣经的认识取决于异象和生命的长大,我们就不能夸口。我们会承认:没有异象,我们就一无所见;生命不够长大,我们就一无所知。我们乃是带着这种领会来进入马太十三章。
马太十三章——其架构
马太十三章包含整本圣经的所有奥秘。我们甚至可以说,整本圣经都包含在这一章里。因此,要正确的解释十三章,我们就需要全本圣经。
我们在前一篇信息里看见十三章的比喻如何分为两组。在本篇信息中,我们要来看另一种方式,可将十三章里的比喻分为三组。头四个比喻构成第一组,第五和第六个比喻组成第二组,第七个比喻自成第三组。
第一组——生命、长大和出产
第一组的四个比喻都与子粒或种子、生命的长大、以及子粒的结实有关。首先,每一个比喻都与子粒或种子有关,这乃是关于生命的事物。第一个比喻是说到撒种者出去撒种(3~4),第二个比喻是关于仇敌将稗子撒在麦子中间(25),第三个是与芥菜种有关(31),第四个比喻的主题是经过磨碾的子粒——三斗细面(33)。其次,这四个比喻都含示种子或子粒里面生命的长大。种子和子粒既是生命之物,就必定要长大。第三,每一个比喻都论到,或至少含示成熟子粒的出产、产物。因此,在这四个比喻里,我们看见生命、长大和出产。这四个比喻的主要思想乃是:生命的种子需要长大,好有所出产,得以献上给神,以满足神并喂养人。
第二组——变化
第五和第六个比喻形成第二组。这两个比喻说到藉着生命长大而有的变化。第五个比喻论到藏在田地里的宝贝(44)。这宝贝必定是由宝石构成,因为宝石就像藏在田地里的宝贝一样,是在地里才能找着的。第六个比喻是关于海里的珠子(45~46)。宝石和珠子都是变化的结果。
宝石在地底变化而成,而珠子是在水底产生,这是非常有意思的。在圣经中,地与海表征召会里的两种人。地象征犹太人,海象征外邦人(但七3,17,启十七15)。这两个比喻合起来就指明,在召会中被变化的人,有些原是犹太人,有些原是外邦人。然而,无论他们的源头为何,在召会中的这两种人都必须被变化。
第三组——未改变的族类
第三组,也是最后一组的比喻,仅包括第七个比喻(太十三47~50)。这个比喻与生命或变化都无关;反之,这个比喻是论到维持原样之物。渔夫从海中所拉出的水族与重生、新生、或变化都无关。这些只是天然的族类。
察觉仇敌阻挠的工作
我们一面必须看见生命、生长、和变化的重要性,同时也必须清楚看见神的仇敌在这些比喻里的诡计。我们在头四个比喻里看见他的工作。在第一个比喻里,仇敌就像空中的飞鸟;他总是在观察我们,等着要夺去主撒在我们心里的活话。倘若我们与世界有太多接触,受到属地的影响,我们的心就变得像路旁硬化的地一样。我们的光景若是如此,那恶者就很容易夺去我们所听见的话。仇敌另一种跪计就是我们里面隐藏的刚硬;石头地就说明这种刚硬。我们里面隐藏的石头就是隐藏的己。因着我们有己,我们的心就如石心。这样刚硬的心使基督难以在我们里面生根。在第一个比喻里,说明仇敌诡计的第三项是荆棘,就是今世的思虑和钱财的迷惑。因此,我们在第一个比喻里就已经看见狡猾仇敌的二一种作工方式:用属世的交通硬化我们的心并夺去活的话;使我们的心满了己和罪,并用今世的思虑和钱财的迷惑来霸占我们。
在第二个比喻里,仇敌将稗子撒在麦子中间,为要妨碍、混乱、并阻挠麦子的生长。这意思是仇敌将假信徒撒进真召会里面,为要拦阻真信徒。在第三个比喻里,仇敌的工作改变了召会的性质和功用:小小的芥菜竟长成了大树。第四个比喻,就是面酵的比喻,说明仇敌怎样将败坏的元素引进召会,因而使召会变得堕落且搀杂。
头四个比喻清楚的让我们看见仇敌狡猾的工作。仇敌进行这些狡猾的工作,目的是为着阻挠生命的长大,阻止我们为着神的建造而经历变化成为宝石,并破坏神的建造。
我们该远离仇敌拆毁的工作,好经历生命的长大,有所出产以满足神并喂养人;也被变化成为宝石,被基督当作宝贝来取得,为着成就祂的定旨。
堕落与进歩
我们看过,这三组比喻可分为两部分。第一部分有六个比喻,第二部分有一个比喻,这样共有七个比喻。在圣经中,“七”这个数字可由六和一或四和三组成。创世记一章启示六天是为着创造,一天是为着安息;在这里,七是由六加一所组成。至于启示录中的七印、七号和七碗,那里的“七”是由四加三所组成。但即使如此,七印、七号、和七碗也可以分为六加一。同样的原则在马太十三章也可行;这章的七个比喻先是由六加一,然后由四加三所组成。正如我们所见,头四个形成一组,其余三个形成另一组。我们也可以说,与召会相关的头六个比喻形成一组,最后一个比喻是关于在主耶稣回来时的不信世界,构成另一组。
在圣经中,每当七是由三加四或一加六组成,就是较小的数目在较大的数目之前,就含示堕落。然而,当七是由四加三或六加一组成,就是较大的数目在前,就含示进步。我们可从数字本身看见这个意义。“六”是人的数字,因为人是在第六日被造的(创一26~31),“一”代表一位神。因此,每当圣经中六居首而1居次,就是表示从人进展到神,也就是进步。然而,若是一居首而六随后,就是表征衰落。三和四的原则也是一样。“三”表征三一神,“四”表征受造之物,因为活物是在创造的第四日开始被造出。因此,四加三含示从创造往前到三一神,这是一种进步;而三加四则是从三一神衰落到受造之物,含示堕落。马太十三章里比喻的排列是四加三以及六加一,所以我们可以说,这章不是说到堕落,而是说到进步。
我们将马太十三章的比喻领会为进步,与弟兄会里某些教师的教导正好相反。照他们的说法,马太十三章并不是说到进步,而是说到堕落与衰败。他们教导说,召会已经堕落,不可能被带回到起头的光景。在一九三七年,主光照我们,使我们看见祂的召会绝不会完全堕落,无论仇敌的工作有多么狡猾,主至终会得胜。我们在圣经的末了看见这个得胜,那里说到一座荣耀的城,透明又宝贵(启二一19,21)。新耶路撒冷里没有泥土——只有金、珍珠和宝石。这指明主至终会得胜,一切的堕落都会被征服。马太十三章里比喻的排列是由六加一和四加三所组成,这事实指明有时堕落似乎得势,但最终主会得胜。
倘若我们只看头四个比喻,会感到没什么盼望。在第一个比喻里,种子落在三种消极的地上:路旁的硬地、石头地、荆棘地。正如我们所见,硬的地表征人心被属世的交通践踏而弄硬了。那恶者将种子从这样的心里夺去。因此,这个比喻的此一部分是堕落的记号。我们也看见石头地表征硬如坚石的心,隐藏的石头表征隐藏的己。隐藏的己使种子不可能生长并结实。这种心当然也是堕落的记号。第三种是荆棘地。虽然种子起初可以在这种土里生长,但至终被今世的思虑和钱财的迷惑挤住了。这三种土启示撒但、己、和思虑迷惑。就这三种土而言,堕落似乎是惟一可能的结果。但赞美主,还有第四种土——好土,其上可以结实系系!然而,按照第四个比喻,即使是结出的子粒,在被磨碾成细面之后,仍被加进其中的酵所破坏。第二和第三个比喻也启示出堕落。在第二个比喻里,仇敌在麦子,就是在真信徒中间,撒下了稗子,就是假信徒。然后在第三个比喻里,芥菜长成反常的大树,吸引邪恶的飞鸟栖宿于其枝条上。如果我们思考这头四个比喻,我们会看见,真正的堕落已经发生了;在这堕落中,主所作的每一件事都被仇敌的诡诈工作破坏、毁坏且败坏了。
第五和第六个比喻见证主至终的胜利。这两个比喻启示,从头四个比喻里的生命长大会带来变化,这产生了田地里的宝贝和海里的珠子。这两个比喻里没有堕落的元素,反倒有奇妙的进步。这进步起初是相当隐密的。在宝贝的比喻里,宝贝是藏在田地里;在珠子的比喻里,珠子是藏在海里。虽然这些进步起初是很隐密的,这两个比喻却启示出主的得胜。
基于第五和第六个比喻里的胜利,主在第七个比喻里就有路回来,对不信的世界施行祂的审判。因此,马太十三章不是堕落,而是进步;不是挫败,而是得胜。
生命与变化
生命的种子——话、基督和国度子民
在头一个比喻里,主论到祂自己乃是撒种者出去撒种。根据马太十三章十九节和马可四章十四节,种子可被视为话。我们也可以说,种子乃是诸天之国的子民(太十三20)。圣经也启示,种子就是主自己(约十二24)。我们也许不明白,种子怎么能是这三者。要明白这点,我们必须领悟:话,就是种子,乃是主自己。约翰一章一节和十四节指明,主耶稣自己就是永远的话。因此,说种子就是主,以及说种子就是话,这两件事是相同的。我们也必须领悟基督与诸天之国的子民之间的关联。说种子既是基督,也是国度的子民,乃是进到圣经非常深处的思想;这思想包含重生与变化。我们是由亚当所生,不可能凭天然的出生而成为诸天之国的子民。我们要成为国度的子民,惟一的路就是藉着基督作生命的种子进到我们里面,使我们得重生(三3,6)。然而,重生还不够,我们也必须被变化。我们得重生之后,基督必须浸透我们,在我们里面扩展。藉着经历祂在我们里面的浸透与扩展,我们就得了变化。我们藉着变化,至终与祂完全调和,并与祂是一(林前六17)。因此,一面来说,基督是种子,另一面而言,我们也是种子。种子之所以既是基督也是信徒,乃是因着基督与信徒成为一。
现在我们看见,生命的种子如何能是话、基督和信徒。有一天,基督作为活的种子进到我们这天然的人里面,重生了我们。从那日起,我们天然的人就经历被内住的基督逐渐变化。最终,我们要彻底被变化为基督的形像,使我们成为诸天之国的子民。藉着基督自己作为活的话撒到我们里面,变化我们,并使我们与祂成为一,我们、基督、和活的话就成为一。
撒种者与收取者
我们看见生命与变化的重要性,这是很紧要的。倘若我们这些天然的人从未重生,也从未被基督变化,我们就与诸天的国无分无关。我们若要成为诸天之国的人,就必须先得重生,然后被变化。我们在马太十三章的头六个比喻里看见这点。在前四个比喻中,基督作撒种者而来;然而,在第五和第六个比喻里,基督并非作撒种者,乃是作收取者而来。在第五个比喻里,基督来寻找田地里的宝贝;在第六个比喻里,基督作商人来买珍贵的珠子。在这两个比喻中,基督来收取祂在头四个比喻里所撒下的。
一面,祂在我们里面撒下一些东西;另一面,祂要来从祂撒在我们里面的有所收取。
毫无疑问,主已经把一些东西撒在我们里面,但假若祂今天就回到我们这里,祂在我们里面会找着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吗?在信心里,我们相信祂至少可以在我们里面找着一颗小珠子;然而,祂可能也会找到许多泥土。这些泥土必须被变化成为宝贵的材料。
我们若有异象,并且生命够成熟,就会看见主已经将祂自己作为生命的种子,藉着祂的活话撒在我们里面,使我们得重生,生命长大,以产生细面,并且也被变化成为宝贵的石头,就是适合建造神家的材料。仅仅得着主进到我们里面作生命是不够的;我们还需要生命长大,在生命里有变化,使我们成为宝贵的材料,为着神的建造。
建造起来的召会乃是诸天之国的实际
马太一章启示以马内利,祂乃是神来与人成为一(23)。然后在十三章,这位以马内利来到我们这里,将祂自己作为种子撒在我们里面,好在我们里面长大,并将我们变化成为宝贵的石头。十六章接着揭示被变化之宝石的目的:我们这些宝贵的石头,乃是要建造在基督这根基和房角石上,使神得着一个居所(18,弗二20,二5~6)。我们若从这角度来看马太福音,就会领悟这整卷福音书乃是向我们启示召会。
我们也会看见,诸天的国是否能在地上,取决于召会的建造。诸天的国乃是极高程度的诸天掌权。事实上,诸天的国的确是诸天的管治与掌权,是诸天能藉以管治的主要因素。
实际的说,属天掌权的实际乃是召会的建造。我们也许生活在一个有数百万人的邪恶大城里。倘若我们这少数人在那里,有基督作生命,并学习逃离仇敌一切诡诈的工作,以基督为我们的生命,让基督有立场生长、扩增,将我们变化成为宝石,使我们在一起成为祂活的彰显,我们就会是召会,是属天国度的实际。藉着召会的建造,我们得有真实的诸天之国,并以此施行属天的管治。建造起来的召会乃是实际的诸天之国,因此一个城市若没有建造起来的召会,就没有属天掌权的实际。一个城市里属天掌权的实际,乃在于召会的建造。
长大为着建造
诸天之国的实际有赖于召会的建造,召会的建造取决于变化,变化本身又视生命的长大而定。因此,这主要是在于生命的长大。若没有生命长大,就没有变化,没有适于建造召会的材料,因此就没有诸天之国的实际。
我们既认识这点,就必须特别留意主在马太十三章给我们的话。总结来说,十三章告诉我们,基督这位撒种者将祂自己当作生命的种子撒到我们里面,使祂能在我们里面生长。然而,狡猾的仇敌撒但寻隙要阻挠种子的生长。为这缘故,我们必须对那恶者有所警觉,避免属世的交通(路旁的地),对付我们的己(石头地),并逃避今世的思虑与钱财的迷惑(荆棘地)。再者,我们不该被假基督徒(稗子)所阻挠或打岔,也不该与基督教国(满了邪恶飞鸟的大树)有任何关联,而该得洁净脱离各种败坏的元素(细面里的酵)。在积极一面,我们必须愿意给主地位,让祂在我们里面长大,我们也在祂里面长大,使祂能将我们变化成为宝贵的石头,为着祂的建造(隐藏的宝贝和珠子)。
我们如何经历马太十三章里所启示的事物?主已经将祂自己作为活的种子撒到我们里面。在我们这一面只需要作两件事:我们必须逃离仇敌诡诈的工作,我们应当让基督在我们里面成长、扩增,使祂将我们变化成为宝石,为着神的建造。我们若顾到这两件事,就会有召会真实的建造。当召会被建造起来,就会带进诸天之国的实际。这样,我们就能普遍的在地上,并专特的在我们的城市里成就神的定旨。这乃是主今日所寻求的实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