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课
为着生机建造基督的身体所需要的祷告(二)
 
纲目
贰 使徒行传这本书,乃是使徒们行动的记载,而使徒们的行动总是有他们的祷告为配合;没有祷告,使徒们绝不发起工作:
 
我们所需要的祷告,乃是能带进那灵浇灌的祷告─徒一14二1~416~17上。
 
我们也需要那种能震动地,并使门徒得着圣灵加强的祷告,好放胆讲说神的话─徒四24~31
 
我们需要坚定持续地祷告,并尽话语的职事─徒六4
 
我们需要将我们自己祷告到“魂游象外”,意思就是说,将我们祷告到脱离己的牢笼,而进到与主的交谈中,好得着神的异象和神的托付─徒十9~16二二17~21
 
我们需要那种为彼得开监牢门的祷告,那是召会在小排里热切的祷告─徒十二4~14
 
为着基督身体生机的建造,我们需要那种把五位申言者和教师带进主托付的祷告─徒十三1~4
 
我们需要那种带进地大震动、摇动监牢地基的祷告─徒十六23~26
 
职事信息摘录
为着生机建造基督的身体,我们需要神圣的生命,我们也需要祷告。我们看见我们需要另一个生命,也看见我们是神所造的器皿,是神作工的凭借。但我们仍需要祷告。祷告的意思就是,我们看见凭我们自己,靠我们自己,在我们自己里面,我们一无所是。因此,我们不愿凭自己作任何事。反之,我们愿意在神里面,凭着神并借着神作每一件事。祷告有两个意义。第一,当我们祷告时,我们乃是将自己祷告到神里面。第二,当我们祷告时,我们也是将神祷告到我们里面。…这样,我们就能调和着神作工。换句话说,我们是在神里面,神也在我们里面。借着祷告,我们能达到这种光景和情形。当我们祷告时,我们不必太为事务或工作祷告。我们需要将我们自己祷告到神里面,我们也需要将神祷告到我们里面。这是祷告的原则。
当我们要去传福音时,我们必须停下来有一点祷告。祷告的意思是停下我们自己,不作什么事。我们若能凭自己作什么,我们就不需要停下来祷告,而能自己去作。许多时候,我们的事奉就是这样;我们乃是凭自己作的。这是错误的。我们必须停下自己。我们若查考新约圣经,就能看见主耶稣总是先祷告。祂的祷告乃是停下祂自己,不在父以外作任何事。祂的祷告给祂有机会,使祂完全与父是一。这样,父神乃是借着那人耶稣,作成祂的工。在早期的使徒们身上,也是这样。使徒行传给我们看见,每当有什么举动时,使徒们都是先有祷告。没有祷告,他们绝不发起什么工作。每当他们要作什么,他们都借着祷告停下自己。他们的祷告给神有路进到他们里面,好充满他们,并浸透他们整个人。然后,使徒们才开始工作。那种工作不是使徒独立于神之外所作成的。使徒所作成的,不过是完全倚靠神所作成的。
在使徒行传里,我们可以看见早期圣徒为着基督身体生机建造的祷告。我们所需要的祷告,乃是带进那灵浇灌的祷告(一14二1~416~17上)。一百二十位圣徒同心合意祷告了十天,带进了那灵的浇灌。那灵的浇灌就是神自己的浇灌。…他们的祷告将神从诸天带到地上,并带到他们自己身上。
我们也需要那种能震动地,并使门徒得着圣灵的加强,放胆讲说神的话的祷告(四24~31)。门徒同心合意,照着神的话祷告,借着耶稣的名支取神圣的能力。我们必须祷告以震动环境。许多时候环境乃是谎言。…我们需要借着祷告开门。祷告是要震动环境,改变环境。我们这样祷告,就会被经纶的灵充满,也会放胆讲说神的话。
徒六4,我们看见使徒配合话语职事的祷告。这种祷告是坚定持续地。…我们必须记得,话语的职事该由我们的祷告配合。我们的祷告会使话语活而有能力。
徒十9~16给我们看见,带彼得魂游象外并将属天的异象带给他的祷告。这是定时的祷告,将彼得带到与主的谈话中。这是祷告的另一个原则。祷告是要将我们自己祷告到“魂游象外”。魂游象外的意思是,我们从自己里面出来。我们也许被监禁在自己里面,但我们需要祷告,从那种监禁里出来。魂游象外,就是从我们自己里面出来,在这种情景中,我们就能得着神的异象。
我们也需要那种为彼得开了监门的祷告(十二4~14)。在这里我们看见召会在小排中切切地祷告(5下,12)。…我们的确必须借着祷告来开门。事实上,门向我们开启,不是因着我们的叩门,乃是借着我们的祷告。我们需要召会在小排中切切地祷告。
为着基督身体生机的建造,我们需要徒十三1~4里,那种将五位申言者和教师带进主托付中的祷告。在十三章,这五位申言者和教师借着祷告禁食事奉主,那个祷告把他们带进主的托付,主的差遣中。…他们将自己祷告到圣灵的说话里。圣灵不会对我们说话,除非我们将自己祷告到那种光景里。我们祷告到那种光景里,圣灵才会说话,差遣那些奉差遣的人。
我们也需要一种带进大地震并摇动监牢地基的祷告(十六23~26)。地会不会“震动”,在于我们的祷告。在十六章,保罗和西拉祷告的时候,唱诗赞美神。他们在内监,上了木狗,但他们不忧虑,反而唱诗赞美神。他们的祷告震动了监牢的地基。我们出去传福音的时候该祷告,使我们所叩的门“地基”震动,《并向我们开启(召会实行并生机的建造》第九章─中文尚未出书)。
« 第六课 »
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