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编
人的预备
人在神面前要把圣经读得好,有两个基本的条件:一个就是人必须对,人必须有训练;还有一个就是方法也必须对。几百年来,特别是更正教起来以后,在教会中,关乎读圣经的书,比较好的有几十种之多。这些书都相当好,但是都有一个基本的缺点,就是只注意读圣经的方法,而不注意读圣经的人。好像无论是谁,只要用这些方法去读圣经,就能读得好。其实,许多人用这些方法去读圣经,还是读不好。编写读经方法的人,都是读圣经读得相当好的人;但是那些只效法他们的方法去读圣经的人,未必能把圣经读得好。缘故在哪里呢?因为他们忘记了他们自己是什么人。读圣经不只方法如何是问题,并且人如何也是问题。有的人圣经读得好,是因为他们在神面前是有学习的人,所以方法一对就读得好。如果把他们的方法传给人,却没有把他们的为人传给人,结果许多人的为人不对,即使用他们的方法去读圣经,也不能读得好。
这一件事非常重要,就是读圣经不只方法要对,人也必须对。人对,然后才能用正当地方法去读圣经。不错,读圣经的方法的确要紧;如果没有好方法,的确也读不好。但是必须先把我们这个人修改过,才能把圣经读得好。有一班人有一个错误,以为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读圣经;还有一班人有另一个错误,以为任何人都能读圣经。其实,这两种想法都是错的。不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能读圣经,也不是任何人都能读圣经,乃是只有一类的人能读圣经。我们要作这一类的人,才能好好的读圣经。我们必须看见是人在先,方法在后。人如果不行,方法就没有用;人如果行,所有好的方法就都能用。有的人注重方法,我们也注重,但是我们绝不把方法摆在前面。方法不是第一,人是第一。人对了,然后我们要把那些最好的读圣经的方法都拿来用。
因此,要讲怎样读圣经的问题,自然就可以分作两部分:第一,人的预备;第二,读圣经的方法。我们现在先来看人的预备应该怎样。
 
 
要具备三件事
 
 
要属灵
 
 
“我…的话就是灵”
主耶稣在约六63告诉我们说,“我对你们所说的话,就是灵。”所以圣经的话不只是话语,不只是字句,并且也是灵。我们也要记得约四24,主耶稣说,“神是灵,所以拜祂的,必须用灵…。”(照原文直译)主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原则,就是神是灵,人非用灵不能摸着祂。神是灵,我们如果不用灵,就不能拜祂;神是灵,我们如果用灵以外的东西,就不能拜祂;神是灵,我们如果用思想,就不能拜祂;神是灵,我们如果用情感,就不能拜祂;神是灵,我们如果用意志,就不能拜祂。西二23所说的“用私意崇拜,”就是用意志敬拜,那是不行的。为什么?因为神是灵。神是灵,所以拜祂的,必须用灵。约翰六章主所说“我…的话,就是灵,”这里基本的原则也是一样的,意思说,主的话是灵,所以读祂的话也必须用灵,换句话说,属灵的东西必须用灵才能摸着。
圣经这一本书,不只是话语,不只是文字,不只是用纸所印的书;圣经这一本书,以它基本的性质来说,乃是灵。所以一切要读这本书的人,非用灵来摸它不可,非用灵来读它不可。我们这里所说的灵,乃是指重生的人所有的灵,我们姑且简称它为“重生的灵。”这个灵不是每一个人都有,所以圣经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;唯独有这个灵的人才能读圣经,没有这个灵的人就不能读。这个灵是为着敬拜神用的,也是为着读圣经用的。人没有这个灵就没有法子认识神,也没有法子读圣经。也许你是从基督教家庭里出来的,当你回想你没有重生之先,也曾读了许多圣经,但是你一点意思也不懂得。圣经里面的历史你都知道,事迹你都记得,但是你一点都不懂。这样的事一点不希奇,因为神的话是灵,若不用灵,就没有法子读这本书。所以,人在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圣经呢?从他接受主的那一天起,他就会明白圣经了。从那一天起,圣经对于他就变作一本新的书。从那一天起,他开始懂得了,他宝贵这一本书了。虽然一下子不能懂得许多,但总是喜欢读它,天天读,年年读,不读好像觉得饿,好像有所缺。人这样读圣经,就会明白神的话。缘故在哪里?缘故是人得着了重生,缘故是“从灵生的,就是灵。”(约三6)我们最好把这三节圣经连在一起:“神是灵,”“我…的话就是灵,”“从灵生的,就是灵。”圣经的话是灵,人重生时所得的生命也是灵;是灵的人,去读是灵的话,圣经在他身上才开始发亮,才开始有用处。
不管一个人多聪明,多会读书,如果他没有重生,这一本书在他身上是莫名其妙的。一个重生的人,即使文化很低,但是他读圣经的能力还比一个没有重生的大学教授好,因为一个有重生的灵,一个没有重生的灵。圣经不是靠聪明、靠研究、靠天分高就能懂得;因为神的话是灵,必须有重生的灵的人才能懂。圣经的根是属灵的,圣经的本质是属灵的,所以,人若没有重生的灵,就不领会这本书,这本书在他身上就成了一本封闭的书。
约六55主耶稣说,“我的肉真是可吃的,我的血真是可喝的。”当时那些不信主耶稣的犹太人一听,觉得这是什么话,怎么能吃你的肉,喝你的血!可是重生的人都知道这是指着神的儿子说的,并且要俯伏下来说,“我的生命是因着你的肉,因着你的血而有的。没有你的肉,我今天没有生命;没有你的血,我今天不能活。你的的确确是我们的粮食。”有重生的灵的人读主的话,不只不奇怪,并且会感谢、会赞美。
主说,“叫人活着的乃是灵,肉体是无益的;我对你们所说的话,就是灵。”(约六63)在这里我们看见有两个范围:一个范围是灵,一个范围是肉体。在灵的范围里的都是活的,都是有用的;在肉体的范围里的都是无用的。读圣经非有灵不可,非在灵的范围里不可。不管一个人学问多深,研究、分析的力量多好,如果缺了这个灵,就没有法子在神面前读圣经。
神是灵,我们今天有灵,所以我们认识神。也许有不信的人和我们辩论,我们口才不如他,聪明不如他,讲不出许多大道理;但是我们知道我们认识神,因为我们已经重生,我们已经有了重生的灵,我们能用这个灵去摸着神。讲得出道理也好,讲不出道理也好,都没有关系,总之我们已经摸着神了。不认识神的人盼望借着分析、归纳、讲理由来寻找神。但是,分析有了,归纳也有了,理由也有了,他还是不能相信,因为神不是给人分析、归纳出来的。约伯说,“你考察(研究),就能测透神么?”(伯十一7。)人没有法子把神研究出来。人只有一个法子能找出神来,就是要有重生的灵。以这样的灵来碰神,一碰就知道。除此以外,别的方法都没有用。人要读圣经,也必须有重生的灵才能读,就像人必须有重生的灵才能摸着神一样。比方:一个人装了电灯要接电,他手里所有的材料是木头、竹竿和布,却没有铜丝,就电厂里虽然有电,也没有方法使电灯亮。不管有多少布,不管有多少竹竿,也不管有多少木头,总没有法子把电引来。另外一个人,布、竹竿、木头,一样都没有,只有一点铜丝,他却能使电灯亮,因为铜丝能把电引来。照样,人必须有重生的灵,才能摸着神;必须有重生的灵,才能摸着神的话。
我们里面所有的成分,只有一部分可以读圣经的,那就是我们经过重生的灵。我们若用其余任何的部分去读圣经,那都是在神之外的,根本摸不着神的东西。这一本圣经,可以在人身上变作肉体,也可以在人身上变作灵。人如果没有重生的灵,只有肉体和肉体所包括的一切东西,圣经在他身上就变作肉体;人如果有重生的灵,有这个灵的功能在他身上,当他摸着神的话的时候,也就摸着灵。这并不是说圣经会变作不是灵。圣经本身是灵。主耶稣说,“叫人活着的乃是灵,肉体是无益的;我对你们所说的话,就是灵。”主耶稣的话是灵。但是主耶稣的话在信祂的门徒身上是灵,在不信祂的犹太人身上却变作肉体;在有重生的灵的人身上是灵,在没有这个灵的人身上就变作肉体。有许多人读的圣经,使人觉得可笑,就因为他们缺了这个灵。人不能用自己的头脑、自己的聪明读神的话。人必须有这个灵,才能读神的话。
 
 
“将属灵的事交通给属灵的人”
有人也许要问:我是一个重生的人,我是一个有重生的灵的人,为什么我读圣经也读得不大好?为什么圣经对于我好像是关闭似的?要答复这个问题,我们来读一处圣经─林前二章,先读一至四节:“弟兄们,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,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。因为我曾定了主意,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,只知道耶稣基督,并祂钉十字架。我在你们那里,又软弱,又惧怕,又甚战兢。我说的话讲的道,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,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。”这一章圣经的题目,是讲到保罗讲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。再读五至七节:“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,只在乎神的大能。然而在完全的人中,我们也讲智慧;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,…我们讲的,乃是从前所隐藏,神奥秘的智慧,就是神在万世以前,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。”又九至十三节:“…‘神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,是眼睛未曾看见,耳朵未曾听见,人心也未曾想到的。’只有神借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;因为圣灵参透万事,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。除了在人里头的灵,谁知道人的事;像这样,除了神的灵,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。我们所领受的,并不是世上的灵,乃是从神来的灵,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。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,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,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,将属灵的话,解释属灵的事。”这末了一句的翻译,我们看小字:“将属灵的事讲与属灵的人。”(按原文的字义,小字译得更好。因为三章是指着人说的,所以二章末了不能是指着事说的。根据解经的律,在一段圣经里,将一个同样的字解得不同,是不可以的)由此可见,保罗是将属灵的事交通给属灵的人。(“讲与”或“解释”这个辞,在希腊文里的意思是“连在一起,”“调在一起,”“配在一起,”所以可以译作“交通,”意即“将属灵的事交通给属灵的人。”)
把这一段圣经读一下,我们就可以看出灵和圣经有什么关系。保罗在这里都是讲到圣灵启示的话,圣灵指教的话,圣灵智慧的话─不是人智慧的话。人智慧的话是什么呢?人眼睛所看见的,耳朵所听见的,心所想到的,这都是人的话。保罗在这里给我们看见,他的启示是从那里来的呢?他的启示是从圣灵来的,因为只有圣灵知道神的事。这个圣灵的启示,人怎么能知道呢?他说,人必须有神的灵─像我们刚才在约翰福音所看见的一样一式。他说,除了神的灵,没有人知道神的事。所以没有神的灵,就不能知道这些事。他说,我们讲这些话,我们讲这些事,不是用高言大智,不是用人的智慧所指教的言语,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,将属灵的事交通与属灵的人。
保罗在这里是说属灵的事只能交通给属灵的人。有的人不能交通给他,不能调和到他身上去。十四节:“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;”属灵的事,属血气的人不只不领会,“反倒以为愚拙,”以为我们信耶稣的人笨得很;属血气的人不只不知道,“并且不能知道,因为这些事唯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。”“唯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”这句话,已经爬到这一段圣经的高峰,它给我们看见:属灵的事,只有属灵的人能看透;属血气的人不只不能看透,并且不能知道。这不是花不花工夫的问题;他就是花了工夫,还是不知道,还是不能知道,因他缺少一个机构。“血气”这个辞,按希腊文的意思是“魂。”(“魂”字在中文里不容易懂,所以译“血气”也好)属血气的人就是属魂的人。用科学上的说法,就是属乎心理的人,意思就是受心理支配的人。用属灵上的说法,就是没有得着重生的人。属血气的人,就是属魂的人,天然的人,没有重生的人,就像亚当那一个活的魂一样,这样的人里面没有神的灵,就没有法子知道神的事。
人作了基督徒之后,按规矩能知道属灵的事,但是有许多弟兄姊妹还是不能知道,这是什么缘故?这是因为他虽然有重生的灵,但是他不一定作一个属灵的人。保罗在林前二章和三章,不是注重“灵,”乃是注重“属灵。”约翰是注重“灵,”保罗是注重“属灵。”人不只要有这个灵而已,并且还要属这个灵。要有灵,没有灵没有办法。但是,如果不是服在这个灵的原则之下,不是活在灵里面,顺着灵而行,作一个属灵的人,就仍然没有用。
引一个比方:如果你带一个生来的瞎子到园子里去,对他说,在这里有一棵芒果树,这棵树结的果子是怎样怎样,你想这瞎子能够明白么?即使他非常聪明,辨别力很强,听觉很灵敏,但你说芒果树是这样那样,他总不能领会。你告诉他什么叫作绿色,他也根本不知道。视的世界和听的世界不一样,视的世界和思想的世界也不一样。照样,必须用灵,才能知道什么叫作属灵的世界。但是,有眼睛的也不一定能看见。有了眼睛,还必须使用眼睛来看才行。一个瞎眼的人不能看见芒果,一个有眼睛的人也必须使用眼睛才看得见芒果。瞎眼的人用耳朵听不出芒果来,明眼的人用耳朵也听不出芒果来。今天的难处是:瞎眼的人没有眼睛看芒果,明眼的人却用耳朵去听芒果。固然,属血气的人不能认识神,凭着血气的机构,没有一个人能认识神;但就是有重生的灵的人,凭着血气也不能认识神。不是有了灵就一定能认识神。即使神的灵进到人里面,他还可能不认识神。聪明长在外教人身上不能帮助他认识神,聪明长在基督徒身上也不能帮助他认识神。知识在外教人身上不能教他明白圣经,知识在基督徒身上也不能教他明白圣经。明白圣经的方法是要用灵。所以不只是有灵的问题,并且是属灵的问题。不是说我得着了灵却可以不顺着灵而行,还是用我本来的那一套。我从前没有这个灵,这些东西不能用;我今天有了这个灵,这些东西还是不能用。认识圣经的基本的路,是在灵里。所以保罗在林前二章给我们看见,不只是有灵没有灵的问题,并且是属灵不属灵的问题。属灵的事只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。
林前三1:“弟兄们,我从前对你们说话,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,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,在基督里为婴孩的。”在这里又有一个辞:“属肉体。”哥林多的信徒在基督里是婴孩,他们是属肉体的人。所以二节就说,“我是用奶喂你们,没有用饭喂你们。”属灵的事,他们不是不能摸,但是只有最浅显的启示摸得着,比较深的就摸不着。因为他们是属肉体的人,所以他们只能吃奶,不能吃饭。奶只是起头的时候吃的,那是指基督教最浅显的启示;饭是一生吃的,那是指高深的启示。人不是一直吃奶的,一生之中,只有几十分之一的时间吃奶。但是有一班人一直吃奶,像保罗所说的哥林多的信徒一样,“那时你们不能吃,就是如今还是不能。”
林前二、三章给我们看见有三种人:
第一,属血气的人。这种人只有属魂的一切,或可称为属心理的人。属血气的人没有重生,没有重生的灵,缺少明白神的话的机构,这一种人不能明白圣经。
第二,属肉体的人。这一种人有神的生命,有神的灵在他们里面,可是他们不顺着灵而行,反而顺着肉体而行。得着灵而没有用灵,得着灵而没有服在灵的权柄之下,得着灵而没有受灵的支配,得着灵而没有让灵管辖一切;这样的人,圣经称之为属肉体的人。这样的人所明白的圣经也十分有限。他们只能吃奶,不能吃饭。奶是经过母亲消化过的,所以不是指直接的启示,乃是指间接的启示。这样的人,在神面前不能直接得着启示,是别的属灵的人得着了启示,再把启示转到他身上。
第三,属灵的人。这种人得着了神的灵,并且活在灵的力量之下,顺着灵的原则而行。他们所得的启示,是没有限量的。神的话是说,唯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属灵的事。
我们读圣经,必须记得这个基本的条件:要属灵,要顺着灵而行。
 
 
要奉献
 
 
心要敞开
圣经是神的话,里面充满了神的光,但这光乃是照亮向祂敞开的人。林后三18:“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,得以看见主的荣光…。”敞着脸来看主,乃是被荣光照亮的基本条件。人若蒙着脸来朝见主,荣光就不能照亮他。神的光只能照亮向祂敞开的人。人向神若不是敝开的,就没有法子得着神的光。有的人的难处,就是他在神面前是一个关闭的人。他的灵向着神是关闭的,他的心向着神是关闭的,他的意志向着神是关闭的,他的思想向着神是关闭的,所以,圣经的光就不能照亮他。这就像太阳原是充满了光来普照这一个世界的,可是,我们如果坐在房子里,把门窗全掩闭起来,光就不能进来照亮我们。难处不在光身上,难处是在人身上。光只能照亮向它敞开的人。物质的光是如此,属灵的光也是如此。什么时候我们关闭起来,什么时候光就不能照亮我们。有的人在神面前是一个关闭的人,所以总是看不见神的光。我们不要光花工夫在诵读上,我们也要注意我们在神面前是不是一个敞开的人。人如果不敞着脸,主的荣光就不能照着他。人的心如果不向神敞开,神就不能给他看见光。
光有它一定的律。向着光敞开的人,光就照亮他;敞开有多少,光照也有多少。这是一定的律。我们即使在房间里把门窗全关了,但只要有一条缝,光还会射进来。所以得着光并不是困难的事,只要顺着这个律,就能得着光。反之,违反了光的律,就怎么也得不着光。一个向神关闭的人,即使他研究得很多,祷告得很多,却仍旧是一个不能读圣经的人。人向着神不敞开,而盼望能得着光照,这就非常困难。神的光并不是无条件赐给人的。人要得着神的光,必须履行得着光的条件。
虽然神的众儿女都有一本圣经,但是,各人从圣经中得着光照的情形并不相同,有的人对于圣经还是一窍不通似的,有的人读圣经稍为得着一点光,有的人读圣经充满了光。所以有不同,是因为读的人不一样。神的光是一样,但是人并不一样。有的人在神面前是敞开的人,所以他能读圣经。有的人在神面前是关闭的人,所以他不能读圣经。有的人的关闭是全部的,他的黑暗就也是全部的;有的人的关闭是局部的,他所得着的光就也是局部的。我们在神面前不管有何种程度的看不见,是重大的或者是微小的,是全部的或者是局部的,都证明在我们身上有黑暗。所以,千万不要以为读圣经读不好是小可的事。圣经读不好,就显明一个事实─这个人是住在黑暗里!人读神的话如果一直不懂,一直看不见光,那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。
那么,我们要问,怎样才是向神敞开?这一个敞开,必须从没有条件的、没有保留的奉献而来。向神敞开不是一时的态度,向神敞开乃是人在神面前的性情。敞开不是偶然一次的,敞开乃是继续不断地。人要向神敞开,只有从一个没有条件、没有保留的奉献而来。人向着神的奉献如果是完全的,是绝对的,自然而然他对于神的态度就没有保留,就没有一个地方是关闭的。任何的关闭都说明奉献的不完全。所有的黑暗是因着关闭,所有的关闭是因着没有奉献。什么地方人没有奉献,就在那一个地方他要保留。什么地方人在神面前服不下来,就在那一个地方他要为自己辩护,也就在那个地方他没有法子明白圣经的真理,一碰到那一件事情,他就绕圈子。所以,黑暗是由于关闭,关闭是由于不奉献。一切的黑暗,都是因着关闭;一切的关闭,都是因着在神面前有不奉献的地方,有服不下来的地方。
 
 
眼睛要纯一
圣经里有许多处很明显的说到光。在马太六章,主耶稣说到心里的光的问题,主说,“眼睛就是身上的灯。”(太六22)注意,主在这里不是说眼睛就是身上的光,乃是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。光是神的,灯是我们的。光在神的话里,灯在我们身上。灯乃是我们得着光的地方。换句话说,灯是神摆光的地方,灯是我们接受光的地方,灯也是我们释放光的地方。要神的话在我们身上光照,那就必须在我们身上有灯。这个灯是我们的眼睛。“你的眼睛若纯一(“膫亮”照原文可译作“纯一”),全身就光明。你的眼睛若恶(“昏花”照原文可译作“恶”或“坏”),全身就黑暗。”(太六22~23)如果我们要全身都亮,都充满光,主告诉我们有一个条件,就是我们的眼睛必须纯一。
什么叫作眼睛纯一呢?我们的眼睛虽然有两个,但是焦点只有一个,两个眼睛同时只看一件东西。假使人的眼睛有病,不纯一,两个眼睛就有两个焦点,同时看见了两件东西,看得都不清楚。眼睛要看得准,就只可有一个焦点,不可有两个焦点。我们要得着光,有没有光是一个问题,眼睛看得见看不见也是一个问题。我们如果没有蒙恩典,没有蒙怜悯,光就不在我们身上;我们已经蒙了恩典,已经蒙了怜悯,光就已经在我们身上。所以我们现在的难处不是在光上,乃是在眼睛上。眼睛不纯一,光就不能彰显。许多人眼睛不纯一,不是只看一件东西,而是同时看两件东西,或者把一件东西看成两件东西,所以光在他们身上是不清楚地,甚至是完全黑暗的。
主说,“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;不是恶这个爱那个,就是重这个轻那个;你们不能又事奉神,又事奉玛门。”(24)许多人所以不能看见光,是因为眼睛不纯一;眼睛所以不纯一,是因为他们在神面前没有奉献。什么叫作奉献?奉献的意思是我单单要事奉耶和华。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。他不是重这个,就是轻那个;不是恶这个,就是爱那个;不能两个都事奉得好,总没有法子维持平均。谁也不能一面事奉主,一面事奉玛门。所有事奉两个主的人,迟早会发现:到结果必定是爱一个,恶一个。若不是彻底奉献给主,就是完全事奉玛门。主说,眼睛要纯一,意思就是事奉要纯一,奉献要纯一。人的眼睛纯一,就是表明人的奉献纯一。
求神给我们看见这个基本的原则:我们如果要读圣经,要明白圣经的教训,要得着圣经里面的启示,我们在主面前就有一个责任,就是绝对完全的奉献给主。这样,我们才能看见圣经里面的光。我们的奉献一出事情,我们的看见就出事情。我们的看见如果出问题,必定是我们的奉献出了问题。我们必须彻底的认识: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。
这另外一个主的名字叫作玛门。玛门所代表的,就是财利。多少圣经的光,受了玛门的亏;多少人因着玛门而看不见圣经的光。有些人所以看不见圣经的真理,乃是因为在神之外有一个财利的问题,乃是因为不肯放弃自己对于财利的追求,乃是因为真理与个人的利益发生了冲突。人若能把个人的得失放在一边,不顾及代价,只要真理,自然而然圣经就能读得很清楚了。不少人因为玛门的问题没有解决,就委屈了圣经的教训。基督徒如果都能根本解决玛门的问题,就顺服神的人不知道要增加多少。所以我们要在神面前受警告,什么时候一不小心,只要稍为顾一点自己的私利,神的光就立刻会被蒙蔽。要看见光,就不可事奉玛门。我们不能有两个利益;不能有神的利益,又有个人的利益。我们只能考虑一个利益,只能顾到神的利益。我们个人的利益一摆进去,就变作两个主,眼睛就不纯一。三心二意的人不能读圣经,要保留什么个人利益的人不能读圣经。眼睛纯一的人才能读圣经。
眼睛怎样能纯一呢?主说,“你的财宝在那里,你的心也在那里。”(21)有一件事非常希奇,如果我们能支配玛门,那就玛门不只不能害我们,反而能帮助我们。我们的心本来是爱玛门的,本来是贪恋财利的,要我们的心倾向神是非常困难的;但我们若能支配我们的财宝,我们就能支配我们的心。所以我们要学习把财宝送出去。主说,“你的财宝在那里,你的心也在那里。”当人把他的财宝往主那一边送的时候,就自然而然他的心也往主那一边去。人的财宝往天上去,人的心也往天上去。我们的财宝在那里,我们的心也在那里。我们如果把一切都归给神,自然而然我们的心也归给神,我们的眼睛就纯一了。
我们要明白圣经,就必须有一个完全的奉献。没有奉献,我们的心就不能往神那里去。奉献有非常特别的一点,就是奉献能使我们的心往神那里去。我们把一切奉献给神的时候,我们的心不去也得去,因为财宝已经到那边去了。人奉献,可能有两种情形:有的人心先去,有的人心后去。有的人心受了感动以后才奉献,有的人奉献了以后心才去。我们不管心能去也好,心不能去也好,我们只管奉献。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所最吝惜的,就要最先送出去,奉主的名送给有需要的人去。我们把东西送出去的时候,我们的心也到主那边去了。等东西都到主那里去了,眼睛就纯一了。
眼睛一纯一,眼睛就清楚起来,光就能照亮。主说,“全身就光明。”什么叫作全身光明?就是有够清楚地光叫我们的脚走路,有够清楚地光叫我们的手作事,有够清楚地光叫我们的头脑思想。换句话说,各方面都有光。光能够充满在我们的情感里,光能够充满在我们的意志里,光能够充满在我们的思想里,光能够充满在我们的爱里,光能够充满在我们的行为里,光能够充满在我们的路上,没有一个地方看不见,因为我们的眼睛是纯一的。
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,只有属灵的人能读圣经。现在我们加上一件:只有奉献的人能读圣经。人如果不是一个奉献的人,圣经怎么读也读不好。他稍为一读,就碰到他不奉献的地方,黑暗就在他身上。他再读,又碰到他不奉献的地方,黑暗又在他身上。黑暗一罩在人身上,人就不能在神面前有所得着。人必须在神面前绝对,不能一面要事奉主,一面又盼望走自己的路。有的人说,我实实在在要明白神的旨意,但是我不知道圣经对于这件事的教训是什么。这是他的推诿,这并不是事实。他所以不知道,是因为他不要走主的路。他如果实实在在地要走主的路,他就要看见主的路在他面前总是明显的。只有一种人是迷糊的,就是眼睛不纯一的人。
 
 
顺服要继续
神对于圣经的道理的启示,是根据于我们的顺服而给我们的。我们在神面前的顺服有多少,得着的光也有多少。我们如果继续不断地顺服神,我们就能继续不断地有所看见。没有奉献,就根本没有法子看见;没有继续的顺服,就没有逐步的看见。奉献不够彻底,光照在我们身上就不够大;顺服不够仔细,光照在我们身上就也不够仔细。所以基本的问题是在奉献。人如果不明白什么叫作奉献,就没有法子明白圣经。奉献的人不只要有一次基本的奉献而已,并且在主面前有继续不断地顺服,才能有继续不断地看见。光在人身上照亮的有多少,乃是看人奉献之后顺服到底有多少。我们如果能作一个完全顺服的人,就能作一个完全看见的人。
我们要特别注意主耶稣在约七17所说的话:“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,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,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。”人如果立志要照着神的旨意行,就必定知道。换句话说,顺服乃是知道的条件。立志顺从神的旨意,是知道神的教训的条件。人如果不想遵行神的旨意,又要知道神的教训,那是不可能的事。要明白神的教训,就必须立志遵行神的旨意。立志是态度的问题,神要我们先有顺服的态度。人在神面前的态度是顺服的,神的教训在他身上就清楚。我们不要一直问到底圣经的教训是什么,而是要问我们肯不肯听主的话。问题是在我们的态度,问题不在圣经的教训。圣经能不能向我们显明,是看我们在神面前的态度到底如何。我们负责我们的态度,神负责祂的教训。我们的态度一对,神就立刻启示我们,给我们看见;我们立刻顺服,接下去就又有一个对的态度,又有一个神的启示。有了对的态度,然后有启示;有了启示而能顺服,就再产生对的态度,再得着启示。
圣经的真理有许多人说是看见了,但是,只有立志遵着神旨意行的人才真的看见,才可以说是看透了、看清楚了。这一个“立志”是主在我们身上花了许多工夫才有的。我们不要以为看见光是不用出代价的。每一次的看见都是贵重的,都是要出代价的。有时候,神必须带领人经过两三件事,人才能看见一件事;有时候,神必须带领人经过六七件事,人才能看见一件事。神的光有许多是用返照的方法使人看见的。先照在那一边,从那一边再返照到这一边来。神的光许多都是折射的光。从这一边得着光,才能看见那一边的光。再从这一边得着光,才能再看见那一边的光。有的时候,需要在神面前有好些个经历,才能看见一个光。我们如果有一件事不顺服,启示也就失掉了。神的光许多都是这样,要从多方面来看才清楚。人在神面前越肯处处出代价,就越看见神的光。这一个顺服引到那一个顺服,那一个顺服再引到另一个顺服;这一个光引到那一个光,那一个光再引到另一个光。神所有的安排都有祂的用意。什么时候人在神面前失掉两个顺服、三个顺服,他在神面前就受到损失。
所以不管那一次,不管什么时候,不管我们多相信自己是一个奉献的人,不管我们多相信自己是一个顺服的人,如果有一点看不见,就必定是奉献有病。看不见总是因为我们眼睛不行。神总不会没有光,但是,神一见我们里面稍为有一点不愿意,神就不说话。神从来不强迫人,神也从来不把祂的话便宜的说出去。我们一有一点不愿意,圣灵好像是害羞的,祂立刻退,祂不便宜的说话。人奉献的情形一不对,神就不给他光。人不明白圣经不是小事;人不明白圣经,就是他的奉献出毛病。属灵的眼药是需要出代价去买的,不是白给的。所有的看见都是要出代价的,没有一个看见是不出代价的。
 
 
要有熟练的习惯
来五14:“唯独长大成人的,才能吃干粮,他们的心窍,习练得通达,就能分辨好歹了。”(“长大成人”译作“成人”即可,“习练”可以译作“习惯。”)人要接受神的话,是有一个条件的。这个条件是什么呢?就是成人的人才能吃干粮。为什么成人才能吃干粮?因为他们有这个习惯。唯独成人能吃干粮,因为他们习惯了,他们的心窍有了训练,就能分辨好歹了。上面十三节所说“熟练仁义的道理,”就是熟练神的话。“熟练”在希腊文里是工业上的用辞,意思是有技巧。在工人中间,有的是生手,有的是熟手。熟手就是经过相当训练,技术纯熟的人。“熟练仁义的道理,”意即对于神的话是训练有素的,是有技术的。一个人要明白神的话,要读圣经,必须有熟练的习惯。
圣经会将人的情形显露出来。什么种人,就会读出什么种圣经。你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情、习惯如何,你不妨拿一章圣经给他读,看他读出什么东西来。总是什么种人就读出什么种东西来。一个好奇的人,读出来的圣经就是好奇的。一个头脑大的人,读出来的圣经就是在那里讲理由的。一个不用思想的人,读出来的圣经就是一节一节的字面而已。这是一个事实,就是人的性情、习惯会在他读圣经的中间显露出来。人的性情、习惯在神面前没有受对付,这些性情、习惯就要把他带到完全错误的路上去,叫他读圣经没有属灵的结果。
那么,人的性情、习惯要怎样,才能读圣经呢?
 
 
不要主观
第一,所有读圣经的人都应该客观。没有一个主观的人是能读圣经的。一切主观的人,是不宜于学习的人。你对一个客观的人说话,说一遍他就听懂。你对一个主观的人说话,说了三遍,他还听不懂。许多人听话听不懂,不是因为他头脑不好,乃是因为他太主观。他完全活在他自己的思想里,所以别人的话听不进去。他里面满了思想,满了意见,满了主张,别人的话就格格不入。他在那里想水,别人对他说山的时候,他还以为是山上的水。一个主观的人,连人的话都听不清楚,还盼望他听神的话!一个主观的人,讲世界的事都不懂,还盼望和他讲属灵的事!
有一件希奇的事:所有会读圣经的人,听话都非常快。你一说,他就懂。你怎么说,他怎么领会。一个不主观的人,能听话,就也能读圣经。相反的,有许多人你对他说一遍,他没有印象;你对他说两遍,他仍然没有印象。这是因为他里头的东西多得很,思想也多,意见也多,主张也多。你对他说一遍、两遍,他一点都听不进去。我们若要试验自己是不是一个主观的人,只要看:别人说话,我能不能懂?人家轻轻的说,我能不能懂?我们活在地上的年日有限,如果再主观,我们的时间就不知道要打多少折扣。客观的人读一遍圣经,比主观的人读十遍还要好。主观的人读圣经,读一遍漏掉,读两遍也漏掉,读九遍、十遍都漏掉。圣经从他身上滑过去,圣经在他身上留不下印象。
我们记得撒母耳的故事。当主喊他的时候,他总是跑去看以利,因为他已经有一个思想,以为晚上喊他的一定是以利(撒上三4~10)。神喊他,他却以为是以利喊他。以利的声音他曾听过多少次,这次不是以利的声音,难道分不出来么?就是因为撒母耳主观,他以为喊他的总是以利,所以他就分不出是以利的声音或者是神的声音了。
有些人的难处,就是不让神拆掉他的主观。所以不管他怎么读圣经都没有印象,好像神说话他总听不见。我们在神面前读神的话,我们的思想必须向神开起来,我们的意见也得向神开起来,我们的感觉也得向神开起来,我们的心也得向神开起来,我们的一切都得向神开起来。换句话说,我们不要作一个主观的人。我们越过越要看见这话的紧要。人在这件事上若没有经过对付,圣经就读不好。一个客观的人,里面充满了等候,等候神说话;里面是安安静静的让神说话。人在神面前达到这一个地步,他读神的话,就很容易明白神所说的是什么。不必问人属灵不属灵,只要问他这一章圣经说什么。有的人说不上来,这就证明他是一个主观的人。主观的人是不容易听话的人。正如来五11所说的:“你们听不进去。”有些人里面就是充满了东西,别人把话怎么塞都塞不进去。主观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。一个人一主观,他就没有法子听神的话,他就摸不着属灵的东西。
 
 
不要马虎
第二,读圣经的时候不可马虎。圣经是一本非常准确的书,可以说,一个字都不能错,一个字都不能差。只要稍为马虎一点,就把神的话漏掉。一个主观的人会把神的话漏掉,一个马虎的人也会把神的话漏掉。所以我们要谨慎。一个人越认识神的话,就越谨慎。马虎的人读出来的圣经一定是马虎的。我们只要听一个弟兄怎样念圣经,就知道他是一个马虎的人,或者是一个谨慎的人。有许多人,读一节圣经,或者背一节圣经,常把非常重要的字随便的念错,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。我们的习惯常常容易犯不准确的毛病,因此对于圣经的认识也往往不够准。有许多地方只要稍为马虎一点,就把神的话弄错了。现在举几个例子于下:
圣经里面对于“单数”和“多数”是非常讲究的。单数和多数不可不分,不可随便。例如:“罪”在原文就有单数和多数的不同。单数的罪是指人的罪性,多数的罪是指人的罪行。圣经里面说到神赦免人的罪,都是指多数的罪─罪行。神从来不赦免人单数的罪─罪性,单数的罪是不能赦免的。我们的罪性(单数的罪)需要脱离,我们的罪行(多数的罪)需要赦免。这在圣经里是分得非常清楚地。
“罪”和“罪的律”也不一样。人若没有脱离罪的律,就不能脱离罪。罗马六章讲脱离罪,七章讲罪的律。我们马虎一点,就看两个都差不多。我们读到罗马六章,以为罪的问题到此就完了,因为保罗写到六章末了,已经引到十二章的起头,已经说到奉献身体和肢体的问题了。但是,保罗清楚:要脱离罪,还得认识“罪的律;”要胜过“罪的律,”还得有八章的“圣灵的律。”如果不是一个谨慎的人,也许以为“罪”和“罪的律”差不多。这样,就把神的话忽略了。神的话是炼过的,神的每一句话都有它着重的点。如果我们说的是马虎的,就以为神的话也是马虎的,就不能懂得神的话。
罗马七章除了“罪的律”以外,还有一个律,就是“死的律。”我们如果马马虎虎,又要以为“罪的律”和“死的律”差不多。但是事实上,二者完全不同。罪是指着污秽说的,死是指着无能说的。立志行善而不能行善,这是“死的律。”立志不要行的恶,反而去行,这是“罪的律。”我不要作的,没有法子不作,这是罪。我要作的作不出来,这是死。我们借着同死,脱离罪的律;借着同复活,脱离死的律。罗马七章不只给我们看见“罪的律,”也给我们看见“死的律。”我们一粗心、一马虎,这些真理就都被忽略过去了。所以,有一件事是相当明显的,就是所有读圣经读得好的人,都是谨慎的人、准确的人。
我们曾听见人说到我们穿上了主耶稣的义袍,说神把主耶稣的义赐给我们作义袍,所以我们不赤身露体了,所以我们能到神面前去。但是,圣经里并没有这样的教训。圣经没有一个地方说神将主耶稣的义赐给我们作义。圣经是说神将主耶稣赐给我们作义。神不是将主耶稣的义撕一块下来作我们的义,神乃是将主耶稣这个人赐给我们作义。这里面的分别有多大!马虎的人却以为主耶稣“的”义和主耶稣“作”义差不多。岂知主耶稣的义是祂自己的,不能挪到我们身上来。每一个人在神面前都得有义,主耶稣在神面前也得有义,主耶稣的义是为着祂自己的。主耶稣的义是祂在地上活出来的义,如果能转让到我们身上来,我们就已经有义了,主耶稣何必死呢?主耶稣的义不能转让给人。祂的义永远是祂的,没有一个人能有分祂的义。我们的义是主耶稣这个人,我们的义不是主耶稣的义。在全部新约里,除了彼后一1有另外的意思之外,所有的地方都是说主耶稣作我们的义,不是说主耶稣的义作我们的义。主耶稣的义,只叫主耶稣自己有资格作救主;祂因为有义,祂自己就用不着赎罪。主耶稣自己是神所称义的,神是将“祂”赐给我们作义,神赐给我们的义是祂。我们是把祂穿上,我们是披上基督,就是披上义。我们不是有多少行为得以在神面前称义,乃是把基督穿在我们身上,基督是我们的义。我们是在爱子里蒙悦纳,不是因爱子的义蒙悦纳。我们要把圣经读得好,就必须准确,不可马虎的过去。
有人说到主耶稣的血是给我们生命,意即我们的新生命是根据于主耶稣的血。他们说,我们喝了主耶稣的血,就得着了生命。他们引什么圣经节呢?就是引利十七14的话说:生命就在血中。如果我们只在表面上读这些字句,也会以为这话有道理。但是,血并不是给我们新生命。血是为着赎罪的,血是为着满足神的要求的。出十二13的话,是对于血所规定的原则:“我一见这血,就越过你们去。”血是给神看的。血是为着满足神的要求,不是为着满足我们的要求。圣经里只有一个地方讲到血对我们有用处,就是在良心上(来九14),但良心也是对神的。
那么,利未记十七章所说的“生命”是什么意思?这个“生命,”原文是“魂”字,是指“魂的生命。”主耶稣是将祂自己的魂倾倒出来。赛五三12说,祂倾倒祂的魂,以至于死。(照原文,“命”应译作“魂。”)主耶稣把祂的血流出来,把祂的魂倾倒出来,这是为着赎罪。祂在十字架上说,“父啊,我将我的灵交在你手里。”(路二三46,照原文直译)说了这话气就断了。祂的身体挂在十字架上;魂在血里面倒出来为着赎罪(因为人的特点是魂,犯罪的魂必须死,人格所在的地方要死);灵交给神。
约翰六章有几次说吃我肉、喝我血的人有生命,也有几次说吃我肉的有生命,却没有一次说喝我血的有生命。喝了血,还得吃肉才有生命。我们需要学习作一个谨慎的人。神所分开的,我们把它混在一起,就发生误解。我们不可随便的讲圣经。必须从神的话里很仔细的看过,把全部圣经里几百次讲到血的地方都找出来,都读过,才能看见:血是为着满足神的要求,不是为着满足我们的要求。
假定我们听见卫斯理来对我们说,主耶稣的血要洗我们的心,要把我们的罪根洗掉,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犯罪,那我们怎么说?我们要说,主耶稣的血,从来没有洗我们的心。圣经里没有一个地方说主耶稣的血洗我们的心。神是给我们一个新的心。人的心比万物都诡诈,怎么洗都洗不干净。血是为着赎罪,不是为着洗净;血是为着赦免,不是为着圣洁(在神面前的圣洁和在人里面的圣洁不一样)。或许有人要说,希伯来十章岂不是说,主耶稣的血洗我们的心么?不。希伯来书所说的是洗我们心中的天良(十22)。天良是心中的一部分。我们人感觉罪的唯一的部分,就是我们的天良。血满足了神的要求,也就满足了我们天良的要求。我们看见有主耶稣赎我们的罪,自然而然我们的良心就不感觉有罪了。所以血在我们良心里的功用,不是使我们不犯罪,乃是使我们不感觉有罪。不犯罪,那是圣灵工作的结果。血的工作和圣灵的工作不一样,不要混在一起。
我们必须在神面前有准确的习惯。如果我们是不准确的人,我们就亏损了神的准确。如果我们有不准确的习惯,读圣经就读不出什么东西来。我们必须看见圣经是何等的准确,准确到一个地步,不许可弄不清楚!我们必须在神面前接受准确的训练。
 
 
不要好奇
第三,我们可以寻求准确,但是千万不要好奇。神的话都是准确的,但是我们不可存着好奇的心去寻求它。如果以好奇的心去寻求神的话,就完全失去属灵的价值。圣经是一本属灵的书,必须用灵才能懂得。如果我们寻求准确的目的是为着满足好奇心的要求,而不是为着满足属灵的要求,那我们的路就走错了。可惜有许多人读圣经,是一直在那里寻找奇怪的事。例如有人花很多工夫去证明分别善恶树就是葡萄树,这样的读圣经并没有用处。我们要记得,圣经是一本属灵的书,我们要摸着生命,摸着灵,摸着主。我们看见了属灵的东西,我们也就看见圣经字面上的准确,因为所有属灵的东西都是准确的。如果不从追求属灵的东西出发,那就错了。
有些人爱往好奇的路上走,连读预言也是为着好奇。他们读预言,不是为了等候主再来,却是光要知道将来的事。这中间属灵和不属灵的分别太大。如果我们这个人是好奇的,那就所有属灵的、有价值的东西,一落到我们身上,都变作不属灵的、死的东西了。这是非常严重的。我们在神面前要分别什么是有价值的,什么是不大有价值的;什么是重要的,什么是无关紧要的。是主耶稣说,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(太五18);也是主耶稣说,律法中有更重要的事(二三23)。律法是准确到一个地步,连一点都不能废去,但是,律法中也有更重要的事。那些好奇的人,专把轻的事情拿来读,如果一直这样往轻的路上走,他们就成了轻的人。他们这种情形,就是主耶稣所说的,把骆驼吞进去,把蠓虫滤出来(24)。他们会把最小的滤出来的,却把最重大的吞进去。这样读圣经,是完全走错了路。这一种错,是从我们好奇的性情来的。所以我们的性情如果不更改,我们就不能盼望读得好圣经。
上面所说的主观、马虎、好奇,是我们人所常有的毛病。我们必须在神面前把这些毛病矫正过来,成为一个客观的人、准确的人、不好奇的人。这些客观、准确、不好奇等等的性格,不是一次两次、一天两天的事,是要我们不断地训练自己,成为一种习惯才行。我们一拿起圣经来读,就是客观的在那里读,就是准确的在那里读,就是不好奇的在那里读。这样,当我们的性情、习惯对了的时候。我们读圣经才能读得好。
 
 
要进入圣灵的三件东西
要把圣经读得好,还必须进入圣灵的三件东西。特别是读新约,明显的有三件专一的东西要我们进入。
第一,圣灵要我们进入祂的思想。我们要明白圣灵的话,我们的思想就必须进入圣灵的思想。特别是书信,要我们进入圣灵的思想,我们才能明白。
第二,圣灵在圣经里还有祂的事实;很多基本的事实,也要我们进入。我们如果不能进入这些事实,就也没有法子明白神的话。特别是四福音和使徒行传,圣灵要我们进入当时的事实。
第三,还有一件东西是圣灵要我们进入的,就是灵。有许多地方,不只要进入那个思想,还要进入那个思想的灵;不只要进入那个事实,还要进入那个事实的灵。这,在福音书里有,在使徒行传里也有,在书信里也有。
以上这三件东西,是每一个读圣经的人都必须进入的。这三件东西,只有有学习的人、有对付的人,才能进入。我们不把它们列在读圣经的方法里,因为这还是人的问题,这还是我们人受训练的基本问题。
现在我们来看应该怎样进入这三件东西。
 
 
要进入圣灵的思想
圣灵写圣经的时候,有祂自己的用意,有祂自己的思想。读圣经的人该学的功课,不是在乎光读那些话,也不是在乎光能记得那些话,乃是在乎能摸得着圣灵当时写这一段圣经的用意在那里。读圣经,第一件事不是寻找解释,乃是要知道圣灵当时写圣经的用意是在那里。我们要记得:话语的价值不是在于话语的本身,而是在于话语所表明的意思。主耶稣对撒都该人说,“你们错了;因为不明白圣经…。”(太二二29)撒都该人不是不读神的话,乃是不明白神的话。我们读的时候,要明白圣灵说那话的用意在什么地方。因此,我们的思想必须受相当的对付。
 
 
要和圣灵的思想合流
读圣经的人,必须是客观的人,必须是不凭着自己的思想的人。圣灵有一个思想,人的思想要进到圣灵的思想里去,要能和圣灵的思想合流。圣灵这样想,我也这样想。像一条水流一样,圣灵是主流,我是支流。圣灵像一条大江,我像一条小溪。溪水与江水合流,大江往东流,小溪也往东流。小溪虽小,但若能跟着大江流去,就也能达到广阔的海洋。
圣经里有的地方注重事实,有的地方注重灵,有的地方注重思想。注重思想的地方有灵、有事实;注重事实的地方有灵、有思想;注重灵的地方有事实、有思想。我们碰着思想的时候,必须客观到一个地步,能跟着圣灵的思想而去。可是有的人就不能,你叫他把自己的思想跟着圣灵的思想,他至多作十分钟,再多就不行了。他勉强跟着圣灵想十分钟,他自己的思想就禁不住要出来。这种人是主观的人,是不能读圣经的人。所以,人的受对付,是读圣经的基本条件。
人在读圣经的时候,需要用自己的思想,可是人的思想必须和圣灵的思想有同一个方向,同一条路线。圣灵往那里去,我也往那里走。要找出圣灵在这一句里面,在这一段里面,在这一章里面,在这一卷里面,祂思想的路是如何。要整个的思想跟着圣灵去,找出圣灵说什么话,圣灵想什么事,祂主要的思想是什么,分枝的思想是什么。当我们在那里读一段圣经的时候,第一个问题就得问:圣灵写这一段圣经的用意到底在哪里?我们如果不知道圣灵在写圣经的时候是什么意思,那么将来我们引用这些圣经节,可能都会引错,都不是圣灵本来的意思。读圣经不光是读字面,不光是能记、能背,也不是零零碎碎的明白一点意义就够。读圣经乃是读圣灵在那个时候所想的,或者说,圣灵借着保罗、彼得、约翰等人在那里讲的时候,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。人的思想和圣灵的思想能合流,才能明白圣经。
有一个故事:有一个信主的人,他特意从埃及走到巴勒斯坦,他要按着以色列人所经过的四十二个站走去。以色列人回头,他也回头;拐弯,他也拐弯。他跟着这条路线走,果然走到了。后来他写了一本书,说他那时是怎样走的。他的路不是他自己定规的,他是跟着摩西走。我们读圣经的的确确也该这样。我们不要自己定规路线,我们必须跟着圣灵走。保罗到耶路撒冷,我们也到耶路撒冷;他在那里怎样感觉、怎样思想,我们也在那里怎样感觉、怎样思想。我们不该有独立的路线,我们必须跟着写圣经的人的路线,跟着圣灵的路线。当时写圣经的人想什么,现在读圣经的人也想什么。写圣经的人受圣灵的感动怎样想,读圣经的人受圣灵的感动也怎样想。我们的思想若跟着圣灵当时的思想走,我们就能懂得到底圣经怎么说。
 
 
要找出干和枝
圣经里的话,有的是正文,有的是解释;有的话是主要的,有的话是附带的;有的话像树干,有的话像树枝。我们不要跟着枝走而忘记了干,也不要注意干而忘记了枝。我们要看圣灵在这卷书里到底讲什么,怎样讲法,祂一共提起多少件事,经过多少话,才达到祂的目的。要把这些一步一步的想下去;要跟着圣灵的意思走。祂有祂的正文,祂还有祂的解释。你讲话讲到一半的时候,有几句解释的话出来,这是枝子。可是枝子也不会一直长到天上去而不回来。祂解释了五节、十节,又回到树干来;我们不要一直注意在解释里,也要随着圣灵回到主题来。书信的话,往往是一段正文,插进一段解释。我们必须分清楚什么话是树干,什么话是树枝,才能读得懂。我们读的时候,不可一路冲过去。当圣灵拐弯解释的时候,我们也得跟着拐弯;当祂回到正文的时候,我们也得回到正文。我们要十分的细嫩,十分的不相信自己,完全没有肉体的把握,才能跟得上圣灵的思想。
圣经的话有干、有枝,而枝干之间,又互相联系,成为一个整体。比方:保罗在写罗马书的时候,祂不是光要给我们三23,或者六23,或者八1。全部罗马书包括了一个完全的意思,一个完全的单位,里面一点残缺都没有。所以,我们不可断章取义的只拿几节圣经出来讲。借用是可以的,但是要分清到底是借用或者是解经。如果要借用,也必须明白上下文是什么。不然的话,就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。
我们的思想有了训练,我们就能学习用思想来定住光,光的照亮是霎时之间的,必须用思想来定住它。我们的思想如果没有受训练,没有学会进入圣灵的思想,那么当启示来的时候,就没有思想来定住光。所以我们的思想必须受训练,必须完全客观,完全跟着圣灵走。圣灵说话有祂的路,比方:罗马一、二章说到人的罪,三章就有救赎,四章就有信,五章就有罪人,到六章罪人死了,到七章有两个律,到八章就说到圣灵,九至十一章是比方,十二章是说到基督徒和教会,十三至十六章说到一个得救的人各种各样的行为应该怎样。我们读的时候,要懂得圣灵当时说这些话的意思。我们要注意,圣灵在每一段里都有祂主要的思想:先说了人的罪,才说到罪的解决,和神的义的成功;再说到信,和信的难处是人的行为。此外,还不只是人的罪的问题。还有人的问题,所以六章就说到罪人(旧人)的钉死。要解决人的罪,是借着相信主的替死;要解决罪人,是借着相信与主同死。九至十一章用以色列人的事作比方,把神的恩典和信解释了。十二章说到奉献的基督徒的情形。…从一章一直到十六章,充满了保罗的感觉。这是干。至于枝,在第一段里就有分枝:圣灵在那里解释人的罪,祂把外邦人说了一下,也把犹太人说一下,然后仍旧回到祂主要的思想里来。我们读圣经,总得随着圣灵的思想走。
 
 
两种训练的方法
为了训练我们的思想,可以采取下面两种方法:
第一,分开正文和解释。我们不妨去查新约,把凡是圣灵解释的地方用括号括起来。括号中的话,就是枝,括号以外的就是干。那些没有括号的圣经节,我们如果一条线的读下去,就能找出主要的意思在那里。
我们拿罗马书来试试看。一1:“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,奉召为使徒,特派传神的福音。”这明显的是罗马书开端的话。看二至四节:“这福音是神从前借众先知,在圣经上所应许的,论到祂儿子我主耶稣基督:按肉体说,是从大卫后裔生的,按圣善的灵说,因从死里复活,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。”这是解释福音,所以是枝子。这三节可以加上括号。读五节:“我们从祂受了恩惠,并使徒的职分,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。”这是正文。我们把全卷罗马书这样作下去,就能看见那些是全卷罗马书的正文。或者我们在正文的字旁用一种颜色的笔画线,在解释的字旁用另一种颜色的笔画线也好。起头的时候不要读解释。先把正文分清楚,然后再读解释。先找出圣灵主要的意思是什么,然后再把一个一个的解释加进去。这个福音是什么?是“神从前借众先知,在圣经上所应许的。”神是先预言福音,后来差主耶稣来成全。成全的时候,福音里面分两部分:一是肉体的部分,一是属灵的部分;一个是活在地上作马利亚的儿子的生命,一个是活在天上作神儿子的生命。四福音讲到肉体方面,书信讲到属灵方面。我们读的时候,把一节读了就读五节,而把二至四节留到后来读。总是先读正文,后读解释。这样,我们就开始进入使徒当初的思屈Q。全部圣经,特别是书信,都应该这样读。每一个作神的仆人的人,都必须知道每一卷书的本文是什么,解释是什么。这是第一步的工作。
这第一步的工作有什么好处呢?这样作,就能看见在这一段经文中的道理有多少是主要的意思,有多少是解释。我们站起来作话语执事的时候,我们就也有主要的意思,也有解释。虽然我们作话语的执事赶不上当初使徒们那样完全、那样高深,但在原则上是一样的。我们把圣经的正文和解释一分清楚,就能看见一件非常希奇的事,就是圣经里对于解释的多少、深浅,都作得刚刚好。我们就要俯伏敬拜主说,这是何等的完全!我们就要看见在我们的话语里解释一多、比方一多,就变作幼稚,整篇的道就落下去。我们要注意圣经里如何解释。不要用太多解释的话,要在人不懂得的地方才解释。解释是叫人明白,但是不宜太多。有的人没有解释,就使人跟不上;有的人解释太多,就使道落下去。我们读圣经,要看见它是何等的平衡。所以把正文和解释分开,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。这也必须客观,一主观就不行。
第二,试用自己的话来写正文,用我们自己所认为能明白的话,把圣经正文的意思再写过。比方:罗一1、五节、六节是正文。这些字句是保罗写的。现在我们懂得了保罗的用意,就试试看用我们自己的字句来写。起头只写正文,不要写括号里的注解。这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,先生在台上讲一个故事,我们用自己的话把它写下来一样,我们必须懂得它的意思,才写得出来。在这样写经的时候必须客观,要照着圣经原来的意思,不要把我们自己的意思加进去。我们要训练自己作一个跟从圣灵思想的人,把我们的思想进到圣灵的思想里去。
当然,写经可能有错误。我们只好一次错了,第二次改;第二次错了;第三次改;改到有一天,能更准确。一个人能有这样的学习,就很容易懂得主的话。要紧的就是我们总要把自己摆在一边。一骄傲就不行,一主观就不行。我们要学习客观,学习谦卑,学习温柔。谦卑、温柔的人的思想,自然而然能跟从圣灵的思想。每一个读圣经的人必须学习这个功课。
 
 
要进入圣灵的事实
 
 
事实的印象
我们读圣经的时候,圣灵在我们里面的第二个要求是要有事实的印象。圣经里不一定都是讲道理,其中有很多部分是讲事实、讲历史、讲故事。圣灵盼望这些事实、历史和故事在我们身上能产生一种印象。圣灵的事实在我们身上有了印象,自然而然圣灵就容易将神的话说给我们听。如果圣灵的事实在我们身上没有产生印象,那么,神的话就从我们身上漏掉,就不能产生该有的果效。
这里所说的印象,不是指我们把故事读熟而言,乃是指那件事的特点能印在我们的身上。在圣经里,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它的特点,我们若没有得着那个特点,就不能明白神的话。譬如一张契约,不是看它后面有了图章就算数,而是要看这个图章是谁的才有效。这里所注意的印象,不是重在某件事的一般内容,而是重在它的特点在那里。发现了它的特点,就能看见神在这里所特别要说的话。也许你记得那件事,也能说那件事,而里面的特点却说不出来,那你就还没有明白神的话。新约里有四福音和使徒行传,有书信,还有启示录。我们读书信的时候,需要进入圣灵的思想;我们读四福音和使徒行传的时候,就需要有一个心能让神的灵将事实印在我们里面,使我们感觉那一个事实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不同,使我们感觉那一个事实的特点到底在那里。
印象显在人身上,就像拍照一样。照相的底片是涂着一种化学品─溴化银─的玻璃片或软片。几十年以前,在一方寸的底片上,只涂着几万颗的溴化银,所以在那个时候照出来的相片,都是一粒一粒的黑点,不好看。后来改进了,照出来的相片就没有一粒一粒的黑点,因为在一方寸的底片上已经能涂上几百万颗的溴化银,所以印象就清楚了。照样,我们里面越细,我们接受的印象就越多;里面越粗,接受的印象就越少。如果人的灵和心在神面前是开起来的,他的感觉是被神磨到非常细的,那么,当圣灵的事实经过他的时候,他所得的印象也就非常深。一个细嫩的人能看见两件东西:第一,神的话有神所注意的地方,有神所要启示的那一点;细嫩的人很自然的能看见神所注意的那一点。第二,他还能看见神在这一个事实里所说的,与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。
所有感觉粗鲁的人,都不能看见神的话精细的地方。人必须是里面柔软的,感觉非常敏锐的,神的话才能在他里面留下一个清楚地印象。那就不只轮廓对,而且连所有细微的点、线都是对的;他把这一个事实所有精细的地方都看清楚了。
 
 
细嫩的感觉
许多人愿意看见圣经里细嫩的方面。但是他们如果没有细嫩的感觉,就不能摸着那些细嫩的地方。我们试试来看四福音和使徒行传,这五卷都是讲主耶稣的事。关于主耶稣的事实,在这五卷中所讲的比在书信中所讲的更多。我们对于主耶稣的这些事实,应该有精细的印象。现在我们看下面几个例子:
 
比较的例
 
例一
 
撒该与以马忤斯二门徒
我们读路加十九章和二十四章,就看见主到撒该家里与主到以马忤斯二门徒家里的事完全不同。撒该的家里,是主自己要去。而在以马忤斯,主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。细嫩的人,就看见主耶稣作了两件完全不同的事。一件是主带领了一个人所不齿的罪人─不只是普通的税吏,并且是税吏长。主耶稣不等他请,就自动表示要到他家里去。撒该这个人实在要看见主,但他想到自己身量矮小,名誉也不好,自惭形秽,所以不敢请求主。在这种情形之下,主反而说,“撒该,快下来,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。”(十九5)这里有一个有心寻求主的罪人,却是不敢来、不敢求,主就自己请自己到他的家里去。主领会撒该的心意,主的感觉是何等细嫩。我们里面如果是细嫩的,就也能领会。
以马忤斯的两个人,乃是退后的门徒,他们眼睛迷糊,遇见了主却不认识。主和他们同行,向他们说话,给他们解释圣经。等到将近他们所去的村子,主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(二四28)。主对这两个门徒的态度,与对撒该的态度不同。撒该外面的难处大,有苦说不出,所以主温柔到一个地步,自动的对他说,我必住在你家里。往以马忤斯的这两个人,原是认识主的。他们退后了,听了那么多的话,还是往以马忤斯去。所以主就也好像还要往前行,要等他们请了才进去。那一边是面向着主而来,这一边是背向着主而去,所以主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。我们必须摸着主耶稣细嫩的感觉,才能摸着神所要启示的拿撒勒人耶稣。
 
例二
 
彼得的两次打鱼
在路加五章,彼得整夜打鱼,一无所获。后来主耶稣对他说,“把船开到水深之处,下网打鱼。”(4)他们下了网,就圈住许多鱼。本来是一无所获,希奇,现在却圈住了许多。彼得就俯伏在耶稣膝前说,“主啊,离开我,我是个罪人!”(8。)在约翰二十一章,彼得又有一次打鱼,主问他们说,“小子!你们有吃的没有?”他们回答说,“没有。”主说,“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。”(5~6)这一次又拉上许多鱼来。在路加五章的打鱼,是主耶稣将祂的荣耀显给彼得看。这太大的荣耀向彼得身上一照,他就看见自己是罪人,觉得主和他同住,是他所不配得的。等到主复活以后,那一次的打鱼,彼得一认识是主,就跳在海里,洑水上岸(约二一7)。好像他一认识是主,就不要鱼了。同样的启示,第一次是使一个从未认识自己的人认识了自己而求主离开他,第二次是使一个已经认识主的人更要亲近主。我们能看见这两件事的不同,我们就有了印象。在这些事情上,必须有印象。
 
例三
 
主变饼与马利亚用香膏抹主
有两件事,是四卷福音书都记的:一件就是主变饼给五千人吃饱的事,另外一件就是马利亚用香膏抹主的事。主在变饼给五千人吃饱以后,吩咐门徒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,免得有糟蹋的(约六12)。这是一件希奇的事,就是主耶稣肯行神迹变饼给人吃,但是,剩下来的零碎,主要门徒收拾起来,缘故是不可糟蹋。等到有一个女人来,打破玉瓶,把香膏浇在主的头上,就有门徒说,“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?”但主耶稣说,“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。”(可十四3~9)在这里我们看见,变饼与用香膏抹主,这两件事是相对的,一个是不可糟蹋,一个是并不枉费。行神迹出来的东西,不可糟蹋,而三十两银子买来的东西,浇在主身上,并不枉费。那三十两银子的香膏,不是给五千人吃,而是给主一下用完;不是收拾起来,而是把瓶打破;不是十二篮,而是一玉瓶;这些都是对照。神的儿子行神迹变出来的饼,连零碎都得收拾起来;但祂接受三十两银子的奉献,并不觉得太过。四卷福音书都记这件事,祂叫人到普天下传福音的时候都记念这件事。福音多普遍,奉献也多普遍;福音传到那里,为主摆上的奉献也到那里;福音有多广,人的奉献、人的香膏也有多广。我们在这里,必须有印象。
 
例四
 
主的受审判与保罗的受审判
有时候,我们把四福音和使徒行传拿来比较,也非常好。例如主耶稣的受审判和保罗的受审判:当保罗在那里受审判的时候,他说,我是法利赛人,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(徒二三6)。这和主耶稣不一样。虽然我们宝贵我们的弟兄,但是,地上所能产生的最好的儿子,不过是人子。而拿撒勒人耶稣,却是神的独生子!把二者一比较,就看见一个是神的独生子,一个不过是神所生的孩子;一个是主,一个是仆人;一个是先生,一个是学生。虽然保罗所达到的点是相当高,但是他和他的主无论如何不能相比。我们里面必须细嫩,才能认识福音书里的主,也才能认识使徒行传里的使徒。一不细嫩,即使主要把一个印象给我们,我们还是不能得着,也不会仆倒在主面前,也不会敬拜。粗鲁的人读圣经,像读普通故事一样,随便的过去,圣灵就不能把印象给他。
 
例五
 
主的直行与保罗的缒下
有一次主耶稣在拿撒勒的会堂里读圣经,祂读完之后,讲了一些话,就被人带到山崖,要把祂推下去,祂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(路四29~30)。这是何等郑重庄严!祂不像保罗需要人用筐子从城墙上缒下去(徒九25)。不是说保罗不对,乃是说保罗的品质比不上主。主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。“直行过去”这几个字,要给我们何等的印象。当主这样从要害祂的人中间直行过去的时候,那一班人只好瞪着眼睛看。我们的主就是这样的尊贵荣耀!
 
相同的例(甲)─人对主不满
圣经里的印象,有些地方是要比较的,像前面所提的五个例子;有些地方是相同的,就要连在一起看,好得着联络的印象。
 
例一
 
主在船上睡着了
太八23~27记着一件事,就是有一次主耶稣和门徒一同渡海,海里忽然起了暴风,而主耶稣却睡着了,门徒就惧怕起来。在马太福音是记着说,“主啊,救我们,我们丧命喇!”(八25。)在马可四章却多记四个字,就是“你不顾么!”(38。)意思是你还睡得着么!门徒说这话是对主不满的表示。门徒心里不佩服,不只是求救,并且是不满。主耶稣就起来斥责风和海,风和海就大大平静了。主转过来责备门徒为什么这么小信(注意马可和路加记事的次序,就是主耶稣没有先责备门徒,乃是先斥责了风和海,然后回头来责备门徒)。主责备门徒有祂的根据,因为主刚才对他们说,我们渡到那边去。主说到那边去,就一定能到那边去。半路上有风也好,有浪也好,出什么事也好,何必怕。主耶稣叫他们学习信。信什么?信主所说的“渡到那边去。”(可四35)绝不会主说渡到那边去,而结果沉入海底去。可是门徒不信,所以主责备他们。
有一件事非常希奇,就是主耶稣从来没有向人赔不是。人总是越在神面前受教,越要认错。学习越多的人,越容易发觉人对他的不满,越容易向人认错。但是,主耶稣是特别的,主从来没有向人赔不是。这次事情,好像是门徒对,主耶稣错。风浪那么大,人都要丧命喇,你不顾么!但是,主耶稣起来,没有赔不是。主耶稣的不认错乃是祂的荣耀。主知道祂没有多睡,祂没有错。祂对他们说渡到那边去,就是渡到那边去。在祂身上找不出一句话是空的,人没有法子叫主认一个错。这显明主是何等荣耀!
 
例二
 
患血漏病的女人摸主
马可五章那个患血漏病的女人摸主的事,是同样的原则。那个女人摸主,主转过来问是谁,门徒对祂说,“你看众人拥挤你,还说谁摸我么!”(31。)这语气显得对主有不满。但是,主没有说,对不起,我问错了。主反而周围观看是谁摸祂。主的意思是:是有人在摸我,你们不知道。你们注意挤的人,我却注意摸的人。以外表来看,好像是主错,好像门徒的不满是对的;但是,以内容来看,错是在门徒身上,不是在主身上。主从来没有一次向人赔不是。这是非常荣耀的事,叫我们的心不能不服下来敬拜祂。
 
例三
 
拉撒路的死
在约翰十一章,又有一次人对主不满。马大对主说,“你若早在这里,我兄弟必不死。”(21)她的意思是怪主来迟了。她想:我早就打发人通知你了,你怎么到现在才来!因为你来迟了,所以我的兄弟死了,并且已经埋葬了。“你若早在这里”这句话,显出马大心里无限的不满。凭表面看,马大的话完全对。但是,主所作的事,祂没有一样不是心里有数。主故意停留两天(6)。在人看是太迟,在主耶稣却是有意来迟。我们的主从来不抱歉,因为祂从来没有错。我们有抱歉,因为我们有错,我们如果从来不抱歉,那是我们骄傲了。人越谦卑、越温柔,就越会抱歉。但是,主虽谦卑,主虽温柔,却一点没有抱歉,因为祂从来没有错。当人对祂不满的时候,祂一点没有感觉祂错,祂知道祂所作的是什么事。
像这一类事实,在新约里有很多。我们要学一个原则,就是读圣经的时候,遇到有相同的地方,必须把它们一个一个的合起来看。从上面三个例子,我们就能看见有一件事非常荣耀,就是主一生一世没有收回一句话,主一生一世没有把一段路重走过。这个荣耀是何等的荣耀!是拉撒路得着医治更荣耀呢,或者是拉撒路得着复活更荣耀?祂知道,拉撒路得着复活是更荣耀。你若信,你就能看见神的荣耀。
 
相同的例(乙)─人想教训主
 
例一
 
“这香膏可以…周济穷人”
有时候人对于主不只不满,甚至还想教训主。像门徒说,“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!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。”(可十四4~5)这就是教训主。门徒能想出另外一个处置哪哒香膏的办法来─卖了去周济穷人。但主耶稣知道马利亚所作的是什么事,所以祂说,她所作的是一件美事。主没有一句话、没有一件事是祂自己所不知道的,用不着人来改良祂。只有愚昧的人想改良主,想教训主。
 
例二
 
“万不可如此”
当主指示门徒必须上耶路撒冷去的那一次,彼得怎么说?他说,“主啊,万不可如此!”主怎么说?主说,“撒但退我后边去吧。”(太十六21~23)彼得要教训主,但是不行,他反而显出人的愚眛。
 
例三
 
“…是个怎样的女人”
有一次主耶稣到一个法利赛人西门家里去吃饭,有一个女人来站在耶稣背后,挨着祂的脚哭,眼泪湿了主耶稣的脚,就用自己的头发去擦。西门就在心里说,这人若是先知,必知道摸祂的是谁,是个怎样的女人!(路七36~39。)在这里,我们要注意西门的灵。西门的意思似乎是对主说,你也得看看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人,怎么能让她来到你脚后亲近你呢!西门虽然没有开口,主却知道他心里的意思,所以就说那个赦免多和赦免少的比喻。主的意思是:你西门觉得赦免少,所以没有给我水洗脚;她觉得赦免多,就用眼泪湿了我的脚。我们得着这些印象的时候,就要看见人这样作主的谋士,是何等的愚昧!同时我们也要开始认识我们从前没有认识到的拿撒勒人耶稣。
 
相同的例(丙)─主喜欢人向祂要求大
我们仔细读福音书,就能看见主欢喜人要祂破费。人对主的要求越大,主越欢喜。
 
例一
 
“你若肯,必能叫我洁净了”
我们看马可一章所说的那个长大麻风的故事。按犹太人的规矩,长大麻风的是不可和人接触的。谁接触长大麻风的人,谁也就沾染了污秽(利十三1~十四1)。这个长大麻风的人来求主耶稣,这个“来”就是错的。我们对这件事必须有印象。长大麻风的人一出来,我们就得有感觉。如果不是有一个人欢喜破费,乐意摆上自己的话,一见那个长大麻风的来,就要说,你是来害我!我不能和你接触,你为什么来?这个长大麻风的人来,不是问主可不可以给他洁净,乃是说,“你若肯,必能叫我洁净了。”(可一40)这句话多么厉害,他把所有的问题都堆在主身上─是你肯不肯的问题。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祷告,这是要叫主的心受试炼。主对于这个长大麻风的,可以用一句话说,你得着洁净;可是,主不只用说,主也把自己摆进去,祂用自己的手摸他说,“我肯,你洁净了吧。”(41)他如果不得洁净,主也沾染污秽了,那是何等的冒险!我们必须有印象,才能领会当时的情形。主在这里乐意把自己摆进去。主把祂自己的圣洁、清洁,都摆在这个长大麻风的人身上;要么两个都洁净,要么两个都污秽;要么两个都到营外去,要么两个都回来。哦,主欢喜破费,这是何等的破费!
 
例二
 
“拆了房顶”
马可二章记着有四个人抬一个瘫子来见主耶稣,因为人多,不得近前,他们就把主耶稣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顶,把瘫子缒下去(3~4)。这件事我们要有印象。有这么多的人围着主,祂已经够忙了,这班人还把一个瘫子从房顶上缒下去!我们要注意,主不只忙,并且那天是借别人的地方讲道,这班人把人家房顶都拆了,以后还得修复,岂不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。但是主耶稣并没有说,下一次你们不要这样作。主反而欢喜有人向祂有厉害的要求。好像人向着祂的要求越厉害,祂越觉得对。就是在这些地方给我们认识主是怎样的一位主。我们如果对于主所作的事没有印象,那怎样能认识祂呢?
 
例三
 
“大卫的子孙耶稣啊,可怜我吧!”
当主走在路上的时候,巴底买在那里喊着说,“大卫的子孙耶稣啊,可怜我吧!”(可十47。)有许多人责备他,不许他作声,但是,他越喊越响。凭着主耶稣自己,祂是不欢喜热闹的,经上说,“祂不争竞,不喧嚷;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(太十二19)。主耶稣原是这么一种情形。但是,在这里有一个人大喊大闹,有一个人欢喜主破费,结果主就医治他。主欢喜人对祂要求大,向祂张大口,祂乐意赐大恩典。
 
例四
 
“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”
还有迦南女人的故事更清楚。本来饼是给儿女吃的,但是,她说,“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。”(太十五27)这是人对祂的越分的要求,但是主就是欢喜人向祂有这样的要求。主不只答应这个要求,医好了她的儿女,主并且称赞她的信心是大的。这样的例子,在福音书里有很多。如果我们有印象,就能在这样的事情上认识主的心。
 
例五
 
“我信不足,求主帮助”
主耶稣从“变化山”上下来的时候,有一个父亲带着一个被鬼附的儿子来到祂跟前,这个人受了主耶稣的责备(可九14~29)。长大麻风的来,主耶稣不责备;瘫子来,把房顶都拆了,主耶稣也不责备。他们都作得过分,主耶稣反而欢喜快乐。这个父亲把患病的儿子先带到门徒那里,没有得着医治,现在他来求主。主耶稣问这个父亲说,“他得这病,有多少日子呢?”他回答说,“从小的时候。鬼屡次把他扔在火里、水里,要灭他;你若能作什么,求你怜悯我们,帮助我们。”他向主要求医治,但是又不确信主能医治,他说,“你若能作什么,”主耶稣就着他的话说,“你若能!”(在原文中没有“信”字。)底下,主紧接着说,“在信的人,凡事都能。”主耶稣的意思是:你还在那里问“你若能!”你要知道,在信的人,凡事都能!问题是你信不信,不是我能不能。我们要体会当时说话的情形。这个人,心只有一半,他有心到主面前来,但是又不信。他不十分相信主的能力,所以他在求主怜悯的时候,还是说“你若能作什么。”这句话被主责备,非常厉害的责备。主就是不喜欢人对祂要求少。主不怕人对祂要求说,你肯也得肯,你不肯也得肯。但这个父亲的意思却是说,你能就这样,不能就算了。你的门徒不能,你若也不能就算了。所以主责备他说,你还说能不能!在信的人,凡事都能!这话一出去,那个父亲“立时流泪的喊着说(要注意小字),我信;我不信的地方(照原文直译),求主帮助。”他给主一责备,给主把他的错一指出来,他就转过来了,他相信了,他把一切责任都放在主身上了。这是非常美的事!人要求越大,主越欢喜;人要求越少,主越不欢喜。我们要作一个细嫩的人,让神将这些印象一直加在我们身上,我们就要看见,全部福音书都充满了主的荣耀。
 
单独的例
 
例一
 
“谁是我的邻舍呢?”
在路加十章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里,我们要注意主耶稣说话的要点。那个律法师问一个问题:“谁是我的邻舍呢?”主耶稣的回答与这个律法师所问的完全不同。我们要先注意二十七、二十八节:“…要爱邻舍如同自己。…”邻舍是另外一个人,自己应该是律法师。主的意思是,你律法师要爱邻舍如同爱你这律法师一样,你就能得着永生。二十九节:“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,就对耶稣说,谁是我的邻舍呢?”他有一个思想,以为主耶稣要他去爱人,这个人是谁,他要找出来。可是,主讲完了那个故事,到末了问一句话说,“你想这三个人,那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?”律法师就回答说,“是怜悯他的。”耶稣说,“你去照样行吧。”(36~37)律法师问谁是我的邻舍,主耶稣反问谁是落在强盗手中的人的邻舍。换句话说,你律法师是一个落在强盗手中的人,那个怜悯你的,就是你的邻舍。邻舍不是指一般的人,邻舍是指救主。主指给他看,邻舍就是主自己。主说,“你去照样行吧,”意思就是你去尽力量爱那撒玛利亚人吧。但是,许多人掉了一个头,以为主是要我们去作撒玛利亚人。岂知我们不能上十字架赦罪,也不能被高举了有圣灵降下来。只有祂有油和酒,只有祂有牲口,只有祂有客店,只有祂有银子。我们不是撒玛利亚人。如果要落在强盗手中的人去作撒玛利亚人,那就完全错了。主所说的邻舍,是指撒玛利亚人说的,意即:我作你的邻舍,我救你,我给你牲口骑;我给你酒,我赦免你;我给你油,我给你生命;我给你客店,我给你教会;我给你银子,使你有恩赐、有恩典;一直等到我再来接你。主叫我们爱撒玛利亚人,就是叫我们去爱祂。我们要学习摸着本段经文中细嫩的地方,才能读圣经的故事。
 
例二
 
主的庄严荣耀
当人到客西马尼园去捉拿主的时候,主就出来,对他们说,“你们找谁?”他们说,“找拿撒勒人耶稣。”主说,“我就是。”主耶稣一说“我就是,”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(约十八4~6)。主就是简单的说了一句话,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。我们看这是何等的荣耀。
祂在客西马尼园里有祷告,但祂在法庭上无所求,祂在大祭司面前无所求,祂在巡抚面前也无所求。这一个人是远超过一切的。祂是主,却在那里受审判。到底是谁审判谁?在那里发急的是大祭司,说话不像样的是大祭司,我们的主却是安安静静的。我们的主到了巡抚的法院里,发急的是巡抚,问话问得木头木脑的还是巡抚,主连答都不答。拿撒勒人耶稣是神,祂虽然在那里受审判,但是祂没有失去祂的尊贵,祂没有失去祂的庄严。
祂在客西马尼园里的时候,对门徒说,你们和我一同儆醒(太二六38)。祂没有要求他们代祷。保罗需要请求罗马的弟兄为他祷告(罗十五30),但是主并不要求人为祂祷告。祂是神的儿子,祂不需要人的代祷。祂要门徒祷告,那是要他们免得入了迷惑(太二六41),为着他们自己祷告。在这里,我们又看见主的尊贵,主的庄严。
祂贫穷的活在世界上,但祂没有问一个人要一文钱的东西。祂在园子里求神,但祂在法庭上没有求人。有那一个能像神的儿子这样!宝座固然是荣耀,但是受审判和十字架上的荣耀显得更荣耀。我们要敬拜祂说,你是主!你是神!
 
例三
 
主的不显露
主是怕显露、怕出名的人。祂医治了长大麻风的人,就嘱咐他说,切不可告诉人(太八4)。祂赶出了那一营鬼之后,叫那个人回去,传说“神”为他作了何等大的事(路八39)。祂医治了两个瞎眼的人,就切切嘱咐他们不可使人知道(太九30)。神启示彼得看见祂是基督的时候,当下嘱咐门徒不可对人说祂是基督(十六20)。在“变化山”上,是祂唯一显出祂的荣耀的时候,但是,祂在下山时却吩咐门徒说,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(十七9)。约翰七章也有同样的例。主自己的弟兄不认识祂,对祂说,“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,…人要显扬名声,没有在暗处行事的;你如果行这些事,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。”(3~4)连祂的弟兄说这话,是因为不信祂。但是,祂说,“我的时候还没有到。”(6)主等祂的弟兄们上去以后,祂也上去过节,但祂不是去行神迹,乃是去讲道。在这里我们摸着祂的荣耀。所有在人面前要引起人注意的,都巴不得把他的工作摆在人面前。但是,主没有一次喜欢站到人的面前特意显露。在神音书里充满了这一种情形。祂每一次站在人面前,都因有绝对的需要。祂不欢喜告诉人说祂是谁。即使祂行了神迹给瞎眼的人看见,也不马上告诉他祂是谁,直到带他有了一些认识之后,才对他说祂是谁(约九)。不然的话,祂就不说。我们要认识我们的主!
 
 
有学习才有印象
我们要明白旧约和新约的历史,都需要从接受印象来明白。要得着印象,就要作一个细嫩的人。因此,我们在神面前必须有学习。比如有一个人,从来就是卑鄙的,那么他读福音书的时候,就绝对没有法子认识主耶稣的尊贵。如果他在主面前受了对付,稍为懂得一点什么叫作尊贵,那么他读圣经的时候,就也能稍为认识一点主耶稣的尊贵。如果他一点不知道什么叫作尊贵、荣耀,那他怎么能得着主的尊贵、荣耀的印象呢?所以,我们必须在神面前有学习,要让神的性情一天天在我们里面增加,这样我们对于神的话,感觉越过越细,印象越过越深,我们所明白的也就越过越多。我们要记得一个原则:有的,还要加给他;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(太十三12)。我们的学习不可懈怠,否则就连所有的也要夺去。
 
 
要进入圣经里的灵
要把圣经读得好,除了必须进入圣灵的思想和圣灵的事实以外,还有一个需要进入的,就是圣经里的灵。
 
 
要摸着话语后面的灵
当神的灵借着人在那里写圣经的时候,不管是写事实或者是写道理,每一卷圣经都有那一卷圣经的灵,每一段圣经也都有那一段圣经的灵。圣灵乃是借着人的灵来彰显出祂自己的情形。比方:我们说圣灵的喜乐,不是圣灵自己喜乐,乃是圣灵借着人的灵喜乐;说圣灵的忧愁,也不是圣灵自己忧愁,乃是圣灵借着人的灵忧愁。所以,人的灵进入圣灵的时候,圣灵的情形,就是人的灵的情形;掉一个头来说,人的灵的情形,也就是圣灵的情形。当神的灵借着人在那里写历史的时候,是把事实的真相写出来。但是,圣经里的历史不只是真实地,并且也有它的灵的情形。或者说,当时有灵的感觉在那一段圣经里,有灵的情形在那一段圣经里。照样,圣灵在那里写书信的时候,祂不只有道理、有思想,并且在后面还有圣灵的感觉。所以,圣经这本书不是光包括事实和道理而已,乃是话语在最前面,话语的后面是思想,思想的后面是灵。我们若只是读到话语,那是最浅薄的读圣经。若能得着那个印象,进入那个思想,就比较深。但是如果停在这里,那我们所明白的还是很少。因为在每一句神的话的后面,都有它一定的灵,都有圣灵当时的灵,都有写圣经的人当时的情形。我们读圣经的人,就需要摸着那一个灵。
话语和灵有分不开的关系。话语的职事乃是灵的释放。谁站起来作话语的执事,他就释放他的灵。如果灵不释放出来,他就不能作话语的执事。灵必须对,有了对的灵才能有话语的职事。许多时候我们作话语执事有错,就因为也许话是出来了,而灵赶不上;话语是对的,而灵不对;话语是强的,而灵不强。但圣经里的话语的执事没有这个难处,他们所写的内容如何,他们的灵也如何。他们的每一段话、每一卷书,都有正当地灵在后面。发表话语的职事,需要前面有话,后面有灵;接受话语的职事,也需要摸着话语后面的灵。我们读圣经是接受话语的职事,我们必须摸着话语后面的灵。我们如果摸不着那个灵,我们所领会的圣经就浅薄得很,至多只能得着道理、事实,不能得着属灵的喂养。若神的话光是印象和思想,就不能作我们的食物;神的话必须是灵,才能作我们的食物。我们的食物,只能从我们摸着话语后面的灵而来。圣经的实质是灵,我们若没有摸着这一段圣经的灵,就是没有摸着这一段圣经。所以我们读圣经,必须摸着那一个灵,那一个特别的灵。
 
 
怎样能摸着话语后面的灵
怎样能够摸着在圣经话语后面的灵呢?我们要说,不是人的行为,乃是圣灵的管治。圣灵的管治,就是神的灵来代替人的行为。圣灵的管治,就是神的灵在那里安排一切的环境,祂在那里作工,作到一个地步,使我们的灵与圣经的灵相同;虽然不完全相同,但至少在性格上有一部分是相同的。然后我们才开始摸着圣经的灵。只有相同的灵才能摸着,不同的灵不能摸着。所以读圣经的最高点,乃是读圣经的人的灵被带到一个地步,与写圣经的人的灵相同。他的灵与写圣经的人的灵相同,才能摸着属灵的内容。
在圣经话语后面的那个灵,乃是相当专一的。换句话说,是一定的,而不是随便的在那话语的后面的。写圣经的人被圣灵作工作到一个地步,圣灵认为可用的时候,然后才用这个人来写圣经。他那一个灵是完全的,他有这样的灵,圣灵才借着他在圣经里写出这样的话。换句话说,圣灵默示圣经,不是光给人话语而已,乃是在写圣经的人身上先预备出一个器皿来,因为这个器皿有那一种的灵,所以才叫这个器皿去写出那样的话。所以在圣经话语后面的灵,乃是完全的、刚强的、不会错的、没有错的。因为圣灵已经把这一个人的灵带到一个地步,是圣灵认为可用的,不只可用,并且是满意的。圣灵认为祂的自由不受人的限制,祂能随意发表祂的意见,连一呼一吸也不受拦阻。所以我们可以说,圣经是圣灵呼气的话。灵是人的灵,但是出来的时候好像是圣灵的灵。这就因为圣灵在人身上有绝对的自由,于是人的灵和圣灵没有什么分别,好像就是圣灵一样。写圣经的人,是这样被圣灵带领,才把圣经写出来。我们读圣经的人,也必须被圣灵带领到一个地步,使我们的灵和当时受感动写圣经的人的灵相同,我们才能摸着神的话语后面的灵。读圣经不光是读圣经的话语而已,也不光是明白意思而已,并且是主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步,使我们的灵和那话语后面的灵相同。
圣经的话是文字,不是声音,除了诗篇里面有的地方用“细拉”之外,全部圣经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地方要轻声的读,什么地方要重声的读。可是,当我们读文字的时候,如果连声音的轻重都不知道,那我们怎能晓得灵的情形呢!
圣经里有许多话是在那里请求、苦求,像传福音的人在讲台上请求、苦求人来信主一样。也许他知道罪人的痛苦,他看见罪人在神面前的前途是何等的危险,所以他求。也许他里面充满了主的爱,在那里盼望罪人回头,所以他求。在这一段圣经里面,需要有多少爱,有多少同情,有多少为罪人的感觉,所以才能求。我们读的时候,只要在这些感觉中缺少一件,就不容易明白这一段圣经。
在圣经里面有的话是责备的。如果一个人在神面前从来没有破碎过,那么当他读到圣经里有责备的话,就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。他不知道什么叫作灵受压才说责备的话,他只知道发脾气才说责备的话。他不知道外面虽然都是责备,而里面的灵不一样。
我们必须学习用灵去摸圣经的灵。圣灵为要训练我们的灵,就为我们安排了环境。我们要认识圣灵的管治是我们一生中最主要的训练,最好的训练。这是在圣灵的手里,不是在我们的手里。祂陆续的给我们管治,一个管治又一个管治,我们的灵就被带到适当的情形中。我们的灵被祂这样作一下,那样作一下;这一边给一个打击,那一边给一点喜乐;这一边给一点忍耐,那一边叫我们有所舍弃;祂把我们的灵带到刚刚好像我们所读的那一段圣经的情形一样。我们的灵被这样带到合式的情形,就看见话语的意思虽然没有增加什么,但是读起来会觉得里面透了,里面通了。当我们说出来的时候,话语还是这样,意思还是这样,但是我们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了,我们通了。这不是意思通,不是话语通,乃是灵通。这比话语深,比意思深,深到一个地步,就是清楚了、通了、透了。这就是神的灵把我们的灵带到和祂话语的灵相合。
摸着圣经话语的灵,不是方法的问题,而是人受对付的问题。我们的灵若没有被带到与写圣经的人的灵相同,那我们就至多只能作教师,却不能作先知;至多只能摸着道理,却不能摸着那个灵。我们这个人在神面前没有经过对付,没有经过管治,没有让神在我们身上一步一步的工作过,就好像隔了一层幔子来看圣经,无论如何,差得得远。我们的灵必须受对付,必须让神严格的对付。开头几年,我们能够明白一点道理,明白一点事实;但是,要摸着灵不是容易的事,因为我们的灵没有预备好,我们的灵还是不能用。我们需要在主面前有相当的时间,最少要用好几年的工夫,让我们的灵被带得正当,让我们的灵受击打、被破碎。灵一破碎,就很容易让圣灵把我们带到那一段圣经的情形里去。按事实来说,我们的灵要被带到与圣经的灵相同的地步,是需要相当年日的。在进入圣经的灵这件事上,人的聪明并没有什么用处。聪明也许能使我们明白话语快一点,但是聪明不能使我们摸着话语后面的灵。不管我们的想像力多强,也不管我们的领会力多强,都不能使我们进入话语的灵。必须圣灵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步,使我们的灵与圣经的灵相同,我们才能进入那一段话语的灵里。
 
 
从品质的相同到度量的扩充
圣灵在我们身上作工,带领我们的灵和圣经的灵趋于相同。这是指品质的相同,不是指度量的相同。主耶稣的灵,超过我们何止千万倍,祂是神的独生子!品质的相同,不过是说祂有那一种的灵,我也有一点点;种类是相同的,但度数不一样。可是圣灵的管治,不只要带领我们的灵与圣经里的灵品质相同,并且要叫我们的灵的度量得着扩充。主用祂的灵来扩充我们的灵,这就是喂养。喂养是继续不断地。主今天给我们得着一点,过些日子又给我们得着一点,逐渐逐渐的增加,灵就得着扩充。能明白圣经,就得着喂养,就得着度量的扩充。明白圣经的起点,乃是灵的品质的相同;明白圣经的结果,乃是灵的度量的扩充。
比方:一个人会发脾气,他读神的话怎么读都读不进去。后来神击打他,使他稍为学习到一点忍耐;不是故意的去忍耐,不是人工的忍耐,乃是圣灵的工作,是自然而然的。他摸着这一种的灵再来读神的话,就得着基督的供应。神的话要供应他的灵,使他得的更丰富。他得着一点,又得着一点,一次一次的增加。圣灵的管治先叫人的灵与圣经的灵有品质上的相同,然后,再有度量上的扩充。这度量的扩充,是借着圣灵在环境里的管治,也是借着圣灵在圣经里的话语。圣灵借着环境的管治作拆毁的工作,圣灵又借着圣经的话语,把我们带进去得着供应,得着度量的扩充。圣灵借着祂的话供应一次,我们就多了一点;圣灵借着祂的话再供应一次,我们就再多一点。由于圣灵借着祂的话继续不断地供应,我们的度量也就继续不断地扩充。
我们能从圣经里面得着喂养,我们就要觉得圣经一直是新鲜的。从人看来,圣经这一本书,至迟在一千八九百年以前就已写成,除了能被我们想出它那一个时候的思想意识之外,就没有其他的特点了。但是事实上圣经当时的灵,今天仍旧在这里。今天我们去读圣经,好像圣经是今天刚刚写的一样。我们每一次用灵去读它,都觉得是新鲜的。这本书虽然已经有一千八九百年的历史,却并没有陈旧,因为这一本书是在灵里。许多书读了几遍就没有味道,可是圣经读了几十遍还嫌不够,因为它在灵里面。我们如果凭着话语去读圣经,早就觉得旧了;如果凭着思想去想圣经,也早就觉得旧了;但是凭着灵去读,每次读,每次都觉得新鲜。什么时候,我们觉得有一段圣经没有意思,我们就要知道,不是圣经没有意思,乃是我们的灵不够。无论哪一段圣经,都充满了灵。如果我们的灵够,就要觉得每一个地方都宝贵。如果我们不用灵来读圣经,那么即使把罗马书拿来读,即使把山上的教训拿来读,也觉得不过如此,没有什么意思。其实不是圣经没有意思,乃是因为我们的灵落下去了。我们的灵一落下去,就会觉得圣经平淡无味。灵一不够,就读不出味道。灵一够,就觉得圣经像刚写的时候一样新鲜。
圣经里的灵不知道多么丰富。人不要以为他的灵行,不要以为各方面的要求他都能应付。只有受过对付的人才能稍为懂得一点圣经。受过多少对付,才能懂得多少。因着我们所受的对付有限,有许多地方,多年以前所不懂的,到今天仍然不懂。因此,我们非受圣灵的管治不可。我们多受一个管治,里面就多有一点学习;而这个学习多到某一个地步,当我们的灵和神的话语的灵略有一点相同的时候,我们立刻就得着光,就得着启示,就吃一个饱。
 
 
灵要精细
为什么你读一段圣经觉得很宝贵,而另一个弟兄读这一段圣经却不觉得宝贵呢?那是因为你有这一段圣经的灵,他没有这一段圣经的灵。并不是他没有灵,乃是他的灵不是这一段圣经里的灵。有时候,可能有一段是他觉得宝贵而你不觉得的,你对这一段圣经一窍不通,像他对那一段圣经一窍不通一样。所以灵要精细,要有多方面的感觉。灵一精细,就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中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。灵的情形越精细,认识圣经的范围就越广。一个人认识圣经的范围广或狭,多或少,就看他所受圣灵的管治有多少。我们只有多受管治,我们的感觉才能丰富精细。只有增加管治,才能增加感觉。人受过那一种管治,人才能明白那一段神的话。所以,对付的丰富是十分紧要的事。对付不丰富,感觉也不丰富。属灵的感觉若不够丰富,那么对于圣经的认识也不可能丰富。
 
 
两个例子
现在我们要从圣经中的两个例子,来看一点什么叫作进入圣经里的灵。
 
例一
 
雅各的故事
雅各本来是又聪明、又狡猾、又自私的人,什么事情都是先想到他自己,而不是先想到别人。他计谋多得很,可以说他是用尽各样方法来达到他的自的。所以,神就对付他。他生的时候就抓住哥哥的脚跟,和他哥哥争。结果呢?以扫是父亲所爱的,雅各是父亲所不爱的。他想尽方法把哥哥的祝福夺去,结果他所得着的不是祝福,而是流浪。他服事拉班,拉班十次改他的工价。他想要娶拉结,岂知先娶了利亚。后来他要回到父家的时候,拉结死于途中,利亚反而活着。他欢喜几个儿子,尤其是欢喜约瑟,不料约瑟被他其余的儿子们出卖了。他们把约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,来骗雅各,他就以为他儿子约瑟被恶兽吃了,就说,我必悲哀着下阴间。于是他所有的盼望都在小儿子便雅悯身上,而后来便雅悯又被带到埃及去。这个雅各,一天过一天受神的对付,日子真不容易过。箴十三15说,“奸诈人的道路,崎岖难行。”在他刚硬、狡猾的日子当中,充满了艰苦。
我们不要以为雅各在毗努伊勒的那一次经历是随便的(创三二22~32)。那一次雅各硬要神祝福他。他的意思似乎是:父亲必须祝福我,人必须祝福我,神也必须祝福我!他是狡猾的人,每一次他总要有所收获,所以他也要神的祝福。结果,神给他允许说,你是以色列。但不是当天就给他,是过了几十年才给他。那一次神把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,他的大腿就瘸了,神在他身上的工作就开始有了转机。可是第二天他上路去见以扫的时候,还是原来的雅各,他把儿女分成队,他想第一批有不测,第二批还在,末了一批是他最心爱的约瑟和拉结。他仍然用他的聪明,仍然有他的计划。
可是,雅各虽然是一个十分狡猾的人,到他年老的时候,却也是灵性爬得十分高的人。当他年老到埃及去的时候,他这个人就和以前大大不同了。怎样呢?“约瑟领他父亲雅各进到法老面前,雅各就给法老祀福。”(创四七7)这幅图画非常好。法老是一国之主,但是他一站在雅各面前,就低下去了。雅各站起来了!这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挣扎而得到安息的人一站起来,作一国之主的法老就低下去了。如果是从前,雅各一见法老,也许要像见了拉班一样,只注意拉班的东西。今天,法老的东西不知道比拉班多多少倍,但是,雅各是受过击打的人,自然而然他所注意的不是东西,而是在神面前的学习,自然而然是站在法老的前面了。“法老问雅各说,你平生的年日是多少呢?雅各对法老说,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岁,我平生的年日又少、又苦,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!”(8~9。)在这里这一个人的灵出来了。他说,“我寄居在世的年日又少、又苦!”他把他一生的事都说出来了。这个老人经过了许多次的击打,才能说出这话。我们的灵要进入他的灵,才能看见一个被击打过的人是一点不狂放的。我们要记得,神曾应许亚伯拉罕说,“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。”(十三16)神也曾应许以撒说,“我要加增你的后裔,像天上的星那样多。”(二六4)可是,当时还不过是单传,没有成为一家、一族。今天到了雅各,全家共有七十个人了,神的应许已经应验到“家”了。但是,他对于这一点并没有感觉到,反而说,“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!”这是因为他受过击打,他谦卑下来了。“雅各又给法老祝福,就从法老面前出去了。“(四七10。)他进来的时候给法老祝福,出去又给法老祝福,他有东西可以给人,这是何等美的事。年老的雅各和他从前不一样了。今天他已经是以色列,不再像从前那样了。我们在这里要摸着他的灵。
“雅各住在埃及地十七年,雅各平生的年日是一百四十七岁。以色列的死期临近了,”我们要注意,他生下来的时候是叫雅各,死的时候是叫以色列,“他就叫了他儿子约瑟来,说,我若在你眼前蒙恩,请你把手放在我大腿底下,用慈爱和诚实待我,请你不要将我葬在埃及;我与我祖我父同睡的时候,你要将我带出埃及,葬在他们所葬的地方。约瑟说,我必遵着你的命而行。雅各说,你要向我起誓。约瑟就向他起了誓,于是以色列在床头上敬拜神。”(28~31,)这幅图画多好看!我们要摸那个灵。在这里,有一个本来狡猾、刚硬的人,本来什么事情都要作到满足,都要作到最高峰去的,可是今天对他自己儿子说,“我若在你眼前蒙恩,”这是何等柔软!“请你…用慈爱和诚实待我,”他要求爱,要求诚实。“请你不要将我葬在埃及,”神赐给他的地方是迦南,神的应许不是在埃及成功的。在这里显明,雅各临死的时候并不糊涂。他的意思是:我是神的子民,是在神的管治之下,我快要死了,请你用慈爱和诚实待我,把我葬在神所应许的地方。雅各在这里不是不信神的应许,乃是因为相信才要约瑟起誓,要约瑟看见这件事是何等郑重。我们如果不摸着他的灵,就不能明白。“于是以色列在床头上敬拜神,”这是何等好的事!
我们再看创世记四十八章。
二至四节:“有人告诉雅各说,请看,你儿子约瑟到你这里来了;以色列就勉强在床上坐起来。雅各对约瑟说,全能的神曾在迦南地的路斯向我显现,赐福与我。对我说,我必使你生养众多,成为多民,又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,永远为业。”神给他的应许,他都记得。他清楚知道,他全家能有七十人是神的赐福,因为神曾应许他生养众多,又把迦南地赐给他的后裔。
五节:“我未到埃及见你之先,你在埃及地所生的以法莲和玛拿西,这两个儿子是我的;”他把约瑟的两个儿子放在神的应许里,“正如流便和西缅是我的一样,”他接受约瑟的两个儿子作他自己的儿子。雅各到了年老的时候,没有一件事情不清楚。
七节:“至于我,我从巴旦来的时候,拉结死在我眼前。”这件事摸着他非常深,他在临终的时候,仍要提起这件事。一个受过鞭打的人,是何等柔和、成熟、甘甜!他的积蓄是何等丰富!那个狡猾的雅各被带到这一个地步,真是判若两人了。
八至十节:“以色列看见约瑟的两个儿子,就说,这是谁?约瑟对他父亲说,这是神在这里赐给我的儿子;以色列说,请你领他们到我跟前,我要给他们祝福。以色列年纪老迈,眼睛昏花,不能看见。”以撒年老的时候,眼睛不好,受了欺骗;现在雅各年老,眼睛也不好,但是,他里面的眼睛非常明亮。他不像以撒年老的时候还是贪吃野味,他乃是要给他们祝福。“约瑟领他们到他跟前,他就和他们亲嘴,抱着他们。”这里充满了一个年老的人的慈爱。
十一节:“以色列对约瑟说,我想不到得见你的面,不料,神又使我得见你的儿子。”这又给我们看见是一个曾被神击打过的灵。
十二至十四节:“约瑟把两个儿子从以色列两膝中领出来,自己就脸伏于地下拜。随后约瑟又拉着他们两个,以法莲在他的右手里,对着以色列的左手,玛拿西在他的左手里,对着以色列的右手,领他们到以色列的跟前。以色列伸出右手来,按在以法莲的头上;以法莲乃是次子,又剪搭过左手来按在玛拿西的头上,玛拿西原是长子。”17~19,“约瑟见他父亲把右手按在以法莲的头上,就不喜悦。…约瑟对他父亲说,我父不是这样,这本是长子,求你把右手按在他的头上。他父亲不从,说,我知道,我儿我知道。”雅各眼睛虽然昏花,但他里面一点不昏花,他知道神所要他作的事。“他也必成为一族,也必昌大,只是他的兄弟将来比他还大,他兄弟的后裔要成为多族。”二十节:“当日就给他们祝福,说,以色列人要指着你们祝福,说,愿神使你如以法莲、玛拿西一样。于是立以法莲在玛拿西以上。”我们要记得,以撒的祝福是不清楚地,雅各的祝福是清楚地。
二十一节:“以色列又对约瑟说,我要死了,但神必与你们同在,领你们回到你们列祖之地。”这是信心,活的信心是何等实在。从当时看来,好像所有的前途都在埃及,没有一个家在埃及地比他们更有前途,但是他却说,“神必与你们同在,领你们回到你们列祖之地。并且我从前用弓用刀,从亚摩利人手下夺的那块地,我都赐给你。”这块地当时是在谁的手里?不是在自己手里,但是,“我都赐给你。”他的意思是:你约瑟今天虽然是埃及的宰相,但是你的地还不是在埃及,而是在迦南地那里。“使你比众弟兄多得一分。”他知道以法莲、玛拿西是两个,应该得两分。
创世记四十九章是圣经中伟大的预言。雅各把每一个儿子、每一个支派日后的事都说出来了。他凭着信心和顺服来祝福,一切都是清楚地。
二十九至三十节:“他又嘱咐他们说,我将要归到我列祖那里,你们要将我葬在赫人以弗仑田间的洞里,与我祖我父在一处,就是在迦南地幔利前,麦比拉田间的洞。”三十三节:“雅各嘱咐众子已毕,就把脚收在床上,气绝而死,归他列祖那里去了。”他生的时候非常忙,用手抓住他哥哥的脚跟;他死的时候,把两只脚好好的放在床上,他非常从容,非常安息,在神面前一点难处都没有了。
我们要看见,在圣经里都是灵,充满了灵。我们用灵去摸着那个灵的时候,就感觉非常细嫩,非常宝贵。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灵去碰圣经话语后面的灵。不只那个故事,不只那个道理,乃是那个灵。
 
例二
 
在哥林多后书里的保罗
在保罗的书信中,灵出来最多的,可以说是哥林多后书。他的其他书信大都是告诉我们,他在神面前所得着的启示有多少;而这一卷书信,是神将保罗这个人启示给我们。他的其他书信大都是讲他的职事,而这一卷书信是讲他的为人。它给我们摸着他的灵是多丰富、多清洁、多温柔。保罗没有在别的地方受冤枉像在哥林多那样。哥林多人对保罗什么话都说,但是,保罗对哥林多人说话的灵是何等清楚,何等清洁。可以说,保罗在哥林多被误会,比保罗在使徒行传末了几章受审判的时候,他这个人的灵出来得更多了。我们把全卷哥林多后书一句一句慢慢的读,就不只能明白他的思想,也能明白他的灵。我们能看见:即使保罗是在那里责备,但是他的灵并不动气。只有充满了爱的人才能责备。我们的灵如果接不上保罗在哥林多后书里的灵,我们就要误会保罗好像是在向哥林多人夸口,好像是在发牢骚。我们必须分别清楚:话可能一样,而灵可能完全两样。人的话语意思可能一样,字句也可能一样,但是灵可能完全不同。
上面是举两个例子。在全部圣经里都是充满了灵,不过有的地方比较明显,有的地方不太明显。我们不读圣经则已,要读圣经,我们的灵就必须接得上圣经的灵。像摩西所受的许多试探,我们如果没有进入他受试探的灵,我们就不能读那些经文。诗篇比耶利米书更深,我们的灵如果接不上那个灵,也就不能读它。新约也是一样,我们的灵如果接不上那个灵,也不能读它。所以,我们在神面前需要有基本的学习。我们必须是属灵的人,才能读圣经;我们必须有奉献,才能读圣经;我们必须不主观、不马虎、不好奇,也必须对事实有印象,必须进入圣灵的思想…而且,有了这一切的情形,还不够,还需要灵能赶得上,需要人受对付到一个地步,使我们能具备每一段圣经里面的灵。我们必须有那样的灵,才能看见神那样的话。如果我们一点灵也摸不着,那么我们所看见的不过是话语而已,甚至于反而会误会,可能把神的话全部都颠倒了。这好比一个父亲和他几个儿女说话,他的儿女如果没有摸着父亲的灵,只有随着自己把话传出去,那就可能完全两样了。圣经里的话都是有灵的,我们一把灵放松,就不能懂得那个感觉和存心,结果就会把内容弄错。我们再说,人如果没有受对付,圣经就读不好。我们要记得,就是这个在神面前的对付,是我们读圣经的路。
« 上编 »
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