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灵工作的安排,为着召会的往前
我们对台北召会,有一个全新的安排。一方面,在行政上安排了四十多位长老,在各会所里带领;另一面,在属灵的工作上,有五项并另加一项。五项是由全时间同工们分担,另一项是由各会所的圣徒承担。这五项属灵的工作,由同工们带头去作。第一是学校福音,包括在大专和国、高中里推广福音。第二是小排聚会。第三是家庭福音。第四是各阶层福音,或者说是社会各界福音。第五是儿童工作。另一项是看望、牧养;这一项留给各会所,在长老们的带领下,由全体圣徒一同来作。这是六项属灵的工作。
简单的说,召会要被建立,要能往前达到主的目标,在属灵生命上有增长,在真理认识上有进步,并在福音传扬上有果效,一定要在行政上有长老的带领,在属灵上有这六项属灵的工作:学校福音、小排聚会、家庭福音、各阶层福音、儿童工作,加上各会所里的探望和牧养。
推动小排,并非轻而易举
我有负担带领召会,在以上交通的各专项上,继续往前行动。本篇信息要先交通关于小排聚会。小排聚会听起来很简单,但从头一天我就知道,小排这一项比其他项都难作;我也不太相信自己能作得好。
不要说台北,即使是在美国,主的工作也是相当不容易作。依我看,美国那座山比台湾的山还陡,还不容易攀上去。甚至难到一个地步,还要诉诸法律,“上诉于该撒。”(徒二五11 )感谢主,现在台湾这座山差不多要攀上去了。所以比较起来,台湾的山虽然难行,但总不是太陡,不是太难攀上。因此,你们不要因我的话灰心。我说难,是盼望大家不要看得太轻而易举。
已过的同工聚会中,我对负责推动小排的同工说,不要以为能在这项工作中立功,反而要准备好失败,因为一定作不好。以上六项工作,最好作的是学校福音,只需要勤“跑”校园。这个“跑”字指明,校园工作应该是平地,汽车开在上面都很容易,如同水到渠成。然而作校园工作的,不要因此庆幸,倒要脚踏实地。
要悔改,转观念
这样说来,小排难作在什么地方?首先,小排要作得好,大家的观念都需要转。所谓的“转观念”,就是圣经里施浸者约翰开头所喊的那句话:“要悔改!”(太三2 。)“悔改”希腊文的意思是“心思转变”,中文的意思就是转观念。
旧约的那一套,从摩西时代算起,至施浸者约翰为止,已经存在一千五百年,在犹太人的血轮里可谓根深柢固。新约时代来了,第一个奉差遣的就是施浸者约翰,他头一句话就说,“你们要悔改。”(太三1~2 )意思是说,“你们这些犹太人的老观念都需要转。你们看,我家是世代的祭司家庭,我父亲撒迦利亚是带头的祭司,领先事奉神:献祭、烧香、穿祭司袍、吃祭司的食物。我是他的儿子,但我却穿骆驼毛的衣服,腰束皮带,吃的是蝗虫野蜜。我不进圣殿,不作祭司,不献祭,也不烧香。我在这里就是叫你们转观念。转观念吧,悔改吧,旧的那一套丢掉吧!耶稣基督要来了,祂要带进新起头。”这就是转观念。每一个人信主,都是因着转观念。比方,台湾这里盛行拜偶像。有的人从前也是那样,后来听见福音,相信了主,就离弃偶像,归向神;这就是悔改,转观念。
无可否认,台北召会在这里,至今已有三十五年的历史,也是老旧了。不只台北,甚至整个台湾,整个主的恢复,也是如此。主的恢复从一九二二年开始,头一处召会在福州成立,到现在已经六十三年;虽然不算顶长,也总有一段年日,以致我们自然而然变得守旧了。所谓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。约在五十五年前,一九三〇年左右,是我们最努力奋斗的时候。尤其是在中国,要有主的恢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那时,一个崭新的恢复被带进来。之后来到台湾,虽然蒙主祝福,形成了一个局面,却日渐变得老旧了。
家庭聚会是召会聚会的基层
召会一兴起来,先有三千人得救,接着又有五千男丁受浸(徒二41 ,四4 ),加起来至少有八千人。他们怎么过召会生活呢?召会需要聚会,然而这么多人怎么聚会呢?这就是本篇信息的负担和题目:“召会聚会的基层。”
无论作什么事,总有一个基层;即使是语言也有基层,英文有二十六个字母作基层,形成所有的英文字;同样的,中文有部首作基层。这样,到底召会聚会的基层是什么?这在使徒行传里不难看出。三千人得救,五千人得救,他们怎么聚会呢?他们乃是“在殿里,并且挨家挨户”(二46 ,五42 ),从一家到一家。他们在殿里的时候,应该大部分都是彼得、约翰这几位使徒讲话。这三千、五千得救的人,最少有上千个家。若要彼得、约翰去照顾他们,即使他们脚底都跑破了,也跑不遍那么多家。
五章说,“他们每日在殿里,并且挨家挨户,不住地施教,传耶稣是基督为福音。”(42 )那时绝没有不同的道理。那些得救的人,仅仅得救一两天,就在家里聚会;他们所讲的,绝不会是摩西的教训,也不会是以利亚的道理,而是他们亲耳在殿里听见彼得所传讲的。
这里的要点是,召会聚会的基层就是家里的聚会。我们应该相信,当时以色列人在殿里的大聚会,并不是基层;那个大聚会,乃是在一个很扎实的基层上产生的结果。先是借着福音带人得救,产生出人,接着就把他们带到基层,也就是在一个个家里聚会。因此,召会的聚会不是建造在大聚会里,而是建造在一个一个的家里。换句话说,当初召会的建造,主要不是在于殿里的大聚会,而是在于挨家挨户地聚会。
使徒行传接着告诉我们,在三千、五千人得救后不久,耶路撒冷起了大逼迫。八章说,除了十二使徒以外,那三千、五千人几乎都离开耶路撒冷了。可能你我相信不来,但圣经的确说,“除了使徒以外,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地。”(1 )使徒们很会传讲,却都留在耶路撒冷;而将近上万个刚得救的人都分散往各处去,传神的话为福音。结果,主的福音广传,召会的见证四布。这首要的不在使徒身上,而是在那些分散出去的人;他们四处作见证、传福音、带人得救。
这些四散出去的门徒,往各处传福音;我们应当相信,由于逼迫,他们并没有大聚会。可见大聚会不是召会的基层;挨家挨户地聚会,三、五人或六、七人聚在一起的家庭小排聚会,才是召会的基层。大聚会就像“溜冰”,随着聚会一结束,人就溜走了,什么也留不下来;小排才真能把人留下来。这个亮光在圣经中是很清楚地。
分排聚会的开始
我们在主的恢复里,从开头就看见这个亮光;特别在五十年前,我们就鼓励移民传福音。虽然如此,在大陆传福音、带人得救仍然很难,根本没有大聚会可以倚靠。那时若能有三、五人受浸,已经是惊天动地的事了。从一九二二到一九四〇年,十八年之久,我们受浸最多的一次,还不超过三十七人。
乃是到了一九四〇年,在烟台的召会看见“召会传福音”的亮光。所有圣徒的家,连老带少,无论男女,全体动员传福音;连五、六岁的小孩都帮忙,一看见有人要跪下祷告,接受福音时,就赶紧送祷告垫。从那时开始,一受浸就一百多位,上半年就有二、三次这样的光景,是前所未有的。由于人数增多,便开始分家聚会,但是还没有作到分排聚会的地步;分排聚会是到了台湾以后才有的。
在台湾正式开工后,一开始我们是在台北一会所的旧会所里聚会。以后人数加多,就分几处聚会;人数继续扩增,就开始分排。由家、排就带进成千上万的人来,并且托住他们。从一九四九到一九五六年,我们在全岛,由四、五百人扩增到四、五万人,几乎是百倍的收成。然而,从一九五七年,我们受了打岔后,就开始走下坡。这个坡不陡,是个缓坡,一直慢慢走了二十八年,直到今天。
走下坡路,注重大聚会,忽略家、排
我的重点是,我们开头从公会的大聚会出来,攀这个山坡,要攀到分家、小排的聚会,是相当不容易的事;不料还没有攀到高峰,就一再受到打岔,不但不能再往上攀,反而走了下坡路。虽然我不住这里,但我一直从旁观察、注意台北召会。一九七七年我回来召开国际特会;从一九七九年我就注意到,台北召会在各方面都陷入停滞不前的光景。至少不下五、六次,我和长老们一再交通到这个问题。
经过观察,我所得到的结论是,这样走下坡路到一个地步,只是注重大聚会,注重会讲的人;并且经常召聚大聚会,请一个会讲的人来讲。谁会讲,谁就吸引、号召人;结果弟兄姊妹养成听道的习惯,聚会前都会先问是谁讲道。若是保罗讲,大家都去;若是马可讲,就推辞说,“已经忙一整天,没工夫去,还是在家休息吧。”即便勉强赴会,也是心不在焉。普遍都是这样的光景,召会的基层就不在于“家”,而是在于讲道的人。简单的说,召会的基层变成了大聚会。请记得,这就是堕落的基督教。
靠属灵大汉的聚会,难以托住人
基督教的基层不是家、排,而是堂、会。他们无论在哪里,都设立堂、会,然后雇一位牧师主持。如果这位牧师具博士学位,又有干才,很会社交,同时口才无碍,讲道时说古论今,贯通中西,那么他主持的堂会必定兴旺。若是雇到一位牧师,既无干才又没口才,最后一定关门。这是基督教普遍的光景,结果扩增都很有限,甚至都在走下坡路。这种专靠传道人的作风,特别是靠“属灵大汉”,是难以托住人的。若是邀请到大布道家,成千上万的人都来听道。等大布道家一走,众人也就跟着溜冰似的溜走了,留下的人寥寥无几。
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里常常要召开奋兴会,因为他们很容易就瘪了气。开个奋兴会犹如打一剂强心针;但是慢慢又落下去,半年后再来一次。在基督教里,如果半年不开奋兴会,就难以维持;再过半年,恐怕就要关门了。这是他们倚靠的作法,连外邦人都懂得。他们的基层不在小排,而在大聚会。
我小时候跟母亲去浸信会作礼拜,一直到将近二十岁,其间从来没有和人谈过话,也没有看见人来和我母亲说话。大家在礼拜天都穿戴整齐赴会,安静坐在椅子上,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板上贴出来的诗歌首数,好知道要唱那几首诗歌。接着有人喊这些诗歌,唱完诗接着是请人讲道,之后有报告事项,末了为大家祝福。祝福时大家起立,但彼此却互不理睬。一散会就各走各的路,完全没有圣经里所说的彼此交通,更不用说持续在使徒的教训和交通里(徒二42 )。
六十年前,主就给我们看见,圣经的真理乃是众肢体彼此有交通。若要有彼此的交通,在大聚会里怎么实行呢?这就是为什么在基督教里,人可能作了十年教友,还没跟多少人谈过话。然而,一旦到家里聚会,不谈话也得谈;平时谈不透,在家里自然也谈透了,无论什么大小事,都会被“打破砂锅问到底”。这是小排聚会的长处,也是召会正确的基层。
小排是召会建造的基础
主的恢复一开头,就愿意完全照着圣经纯正的话,实行召会生活。然而关于家、排聚会,虽然我们看见了亮光,也挣扎、奋斗过,但是到了一九五七年以后,由于受到打岔,就逐渐落了下去。直到一九八四年秋天,我回到台北时,家、排聚会几乎全弃而不用;同工们的作风,也完全是注重大聚会和讲道。一看人数变少了,就换一个讲法;人不喜欢听这个道,就换题目讲。作来作去,就是注意培养好的讲道人,重视大聚会,而不注意小排。小排实在是我们的传家之宝,我们却不太实行,反而回头去走基督教的路,倚靠大聚会,这就是我心头沉重的负担。
所以,我们一定要转观念。从今以后,我们不是不要大聚会,大聚会的确有其用处;但我们更要注意小排,因为小排是我们召会生活的基层,能照顾那些从大聚会里溜出去的人。召会要建造,需要有扎实的基础;这个基础就是小排。
小排聚会必须以基督为内容
我们已过倚重大聚会,形成积重难返的光景,但现在我们要积极往前,在小排下功夫。根据多年的经历,召会成立小排,起头大家都很高兴。然而,一周过一周,就不知聚会该作什么,人也觉得没什么味道,因为聚会没有内容。我在美国时,同工们写信告诉我,台北的小排三分之一人数上升,三分之一下降,三分之一持平。从会计的角度来看,这是不增不减的光景,不亏也不赚,就好像白作了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乃是因为我们众人在头脑里,还是有倚靠大聚会的观念,盼望有一个能讲的人,讲好听的道给大家听。许多人都想:“如果李弟兄能来参加,我们的小排必定兴旺。”刚开始聚小排,因为有许多久不聚会的圣徒被恢复,在小排中作见证,所以皆大欢喜;过了二、三周,就没有什么可见证的,也没有什么可讲的,即使把吃过的“可口点心”再拿出来,也没有味道了。
基督教里有一首诗歌说,“好花必凋谢,好月必残缺,唯我良友永不绝。”久不聚会的圣徒刚被恢复时,如同好花、好月,作起见证好像满月之时,十分丰满。等过两周,就变成残月,几乎看不见。再好的见证,也如昙花一现,夜里盛放,半夜就开始下垂,次日早晨便完全凋谢了。小排的寿命虽然没有那么短,但是不可否认,大部分都如满月开始有亏缺,好花开始垂了头。然而,真正永不绝的乃是良友,就是主耶稣。所以小排的寿命若要长久,非把基督带去不可;只有基督不会凋谢,也不会残缺。
或许有人会说,“我那个小排没有残缺,也没有凋谢。”然而,召会中恐怕已有一半以上的小排,如同半夜的昙花。因这缘故,我要再重复施浸者约翰的那句话:“要悔改!”大家要转观念,不要再重看大聚会;最低限度要把大聚会和小排聚会看得一样重。
大会所的用处
大聚会的确有其需要和用处;最近我们正在积极买地,准备盖大会所。只要大会所一盖好,半年之内你们就可以看见功用了。在我们的计划里,盖造大会所不仅是为着要有大聚会,主要是为着办全时间训练,更是为着福音化台湾的需要。要福音化台湾,每年至少要产生五百位全时间者。这些青年弟兄姊妹需要经过训练,才能被打发出去。训练需要住的地方;若有一大片土地,正可应付这个需要。
在这样一块地上,不只有会所,还能规划活动的地方,作为周末训练及特会之用。台北每个会所等于一个单位;围绕台北的卫星乡镇,至少也有一、二十处召会。每处召会也是一个单位;二者相加,就有四十个单位,平均每年每个单位可以使用一周。此外,我们非常鼓励各地召会作大专工作,他们也会使用得到。
无论如何,我们的福音一定要普遍到家庭、城市、乡镇,同时要得着人才。我们可能在各乡镇里,带领成百的人得救;但从其中却不容易找到多少人才。人才主要还是在青年学子身上,他们都在各大专校园求学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作校园工作。
根据已往的经验,作校园工作最有效的方式,就是利用假日,特别是寒、暑假,带学生到户外相调,或参加特会、训练。全时间者利用周间到校园,接触一些福音朋友;到了周末,既不是带他们去看电影,也不是去跳舞,而是带到大会所那里走走、谈谈。这样,他们不得救也得救了。我们在那里造好浸池,人一得救就可以受浸。若是这四十几处的召会或会所,每周轮流将一班又一班的人带上山,虽不能十个上山十个都受浸,起码也有七、八个。这是我们最理想的规划,值得推广。
家、排聚会作基层,才能托住人
大会所固然有其用处,但若是仅仅作这一项,召会还是没有基层,不过是“溜冰”的作法;人怎么带进来,也怎么流出去。只有把人带到基层,带到家、排聚会,才有根基。唯有家、排聚会,才能真正托住人。这是神智慧的安排,不是人想出来的作法。
圣经告诉我们,圣灵不仅在五旬节那天浇灌下来,也在信徒们里面带领他们“挨家挨户”的聚会。神的工作都是开头的最好;等到交给人之后,就走下坡了。人的工作需要进步,神的工作却不需要,因为神一作就是最好的。所以,使徒行传一开头是最好的,有大聚会把人带进来,还有挨家挨户地聚会,把人带进召会的基层,使他们能被托住。这是神的智慧。
因这缘故,虽然我的工作非常忙碌,每天要作文字工作,预备聚会信息,编辑训练教材,我却仍有极重的负担,要把台北这个大召会带到神的轨道上。今天主的恢复在五大洲,召会总数是六百五十处,并且持续在增加。然而我里面很清楚,若是台北召会水流里的“硫磺”没有滤干净,我们要往前开展就很难。所以我才回头带领台北召会,要立下美好的基础,成为一个典型。因为根源若是不清楚,其他地方就很难推动。这是我里面的一个负担,盼望大家转这个观念。
现在我请求大家都接受祷告的负担,共同努力,不要轻看小排聚会。我们成功与否,以及主在祂的恢复里,在我们中间,能不能走出一条通达的路,就在乎我们这次的努力。否则,主恐怕会去找别人;而我们的结果就是走下坡路,成为基督教里另一个团体罢了。
天天加倍在基督身上劳苦经营
所以,我们都要转观念;我们倚靠大聚会,倚靠会讲的人,这样的观念都要转。我们每个人得救时,都有了第一次观念上的转;因着我们的心思转向神,我们得救了。然后,我们就学习祷告、读经,学习认识真理、生命长大,学习经历基督、得着基督、享受基督的丰富。基督就是我们的迦南美地,我们要在其上劳苦耕作;只要我们天天在基督身上经营,就能有收成。
神的作法都是平衡的;如同人有两只手、两个肩膀,神也安排大聚会和小排聚会这两者并重。我们看见这个之后,就要加倍的祷告、读经,从圣经中看见亮光,加倍的经历基督。
小排是达到建造的出路
在召会中,弟兄姊妹都是爱主的;基于这个,使我有负担来带领。同样的原则,你们既是爱主,就得认真办事,不能空言。圣经给我们看见,主只有一条出路,能把祂的召会建造起来,达到祂的目标;这个出路就是小排聚会,是大聚会无法达到的。按圣经来看,基督教里的大聚会,就等于旧约的士师时代。士师时代完全倚靠属灵大汉;比方出来一个参孙,光景就好,参孙一死,以色列就完全了了(士十三1~十六1)。
旧约的士师时代,预表今天的基督教。所以,注重大聚会而轻忽家、排聚会,乃是走回头路,重演士师时代的历史。因此,我们要转观念,不要注重大聚会,而要注重家;我们要家家都强起来。然而,要每个家强起来,必须我们个人先强起来。
按已往的经历,一个小排最好不要超过十二人。人数不要多,五、六位最好,七、八位或十位都好。若是你们小排里的成员,因着爱主,向主认真,天天祷告,读主的话,学习真理,看见亮光,经历基督,天天在基督身上经营,相信你们都会有收成。这样,你有经历,我有经历,小排里的十个、八个人都有经历,众人来在一起时,自然不会倚靠别人讲,而是个个都能分享。
若有人说自己不会说话,我要回答他:“这完全在乎你肯不肯说。”比方,台北召会有位荷兰弟兄,除了荷兰话,还学过德文、法文、英文、中文等。他讲中文实在讲得很好;我们都得向他学习。今天你们跟随基督、经历基督、享受基督容易,还是像他这个荷兰人学中文容易?他能把荷兰舌头卷成中国舌头说中文,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我们的舌头卷成基督舌头?这是因为我们不肯。
今天大家口里说爱主,天天提着圣经包赶聚会,一坐下就问:“李弟兄来了吗?”其实我来不来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们在家里要好好读圣经,不要只会提着圣经包赶聚会。你们总要认真学习说基督,一学就有经历。等到小排聚会时,虽然个个都是人,却说神的话,那是多么奥秘的事。这才是真正的“说方言”,这样的聚会必定丰富。
可惜我们的小排不是这种光景。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恢复几位久不聚会的;小排中听他们作见证,觉得很有味道。几次之后,渐渐失去味道,都是你看我、我看你,彼此讲不出东西,只好算了,散了。这样的聚会,当然就如昙花一现。然而,如果大家都像那位荷兰弟兄学中文、说中文那样,认真读经、祷告、学真理、得亮光、生命长大,一进到小排聚会中,必然立即喜乐的分享。
使徒行传又称作圣灵行传;这灵乃是说话的灵,借着信徒不停的说话。如果在聚会中,你还没说完,我就盼望你赶快说完,因为我也要说;大家争先恐后,这样的聚会一定丰富。一次过一次,聚会都是如此丰富,大家倚靠大聚会的味道一定都会改。以后新带进来的人,或是久不聚会的,就不会在意大聚会,也不在意是谁讲道;反而觉得小聚会是最好的,有说话的机会,很享受。这样,就把召会聚会从错误的基层上,变成建造在对的基层上,召会也才能存在。今后,不管会讲的人来不来聚会,都没有多大关系,我们自己也能聚会。这就是召会的基层。
表面看,今天的台北召会又大又稳固,然而却不一定可靠。如果把有口才的讲道人挪开,恐怕来聚会的人不到一半。若是台北这里的观念能转到一个地步,几个所谓会讲道的人十年都不来,召会还蒸蒸日上,那就对了。你们个个都应当能传福音,能带弟兄姊妹站住,即使没有长老治理,也都能站住;这一步必须达到。这样,我们才是真正作到“草木皆兵”,个个圣徒都是可靠的。那样的召会才稳固,那时也才能真正福音化台湾。
我们若一直倚靠大聚会,连你自己的家都福音化不了,怎么能福音化台湾?你的家庭,你的亲友都没有福音化,而要福音化台湾,那是不可能的。若仅仅靠传道人,他们只有两片嘴唇,绝不可能应付福音化台湾的需要。以十二使徒为例,即使他们个个都跑,也不可能挨家挨户跑遍几千个家。所以圣灵开头所作的,就是连初得救的人都会讲,家家讲、个个讲;每一个得救的都是传道人。唯有这样,才能应付主的需要。
经历基督,满溢基督
相信以上所说的远景,大家必定作得到。所谓“有志者事竟成”;世人没有三一活神,只不过有个“志”,就能作到,何况我们有三一活神。所以盼望我们众人都要转观念。转观念后,接着就要加强祷告、读经,与主有交通,追求亮光、真理,看见异象,生命长大,跟随主,享受基督,得着基督。如果你们众人愿意在这些事上有操练,以至于练达、丰富,当你们进到任何聚会中,必定都有可说的。
我愿意在爱里说诚实话,现在你们的小排,虽有作见证的,有点诗歌的,但大部分是出于天然的作法,以为既然是聚会,就是要作这些事;有的还变成了规条,认为聚会总得有人祷告、点诗、作见证。无论作法是天然或规条都不对,唯一对的就是享受并经历基督。你们平时就要多祷告、读经,多与主交通,多有生命的经历,多有亮光、真理。若是你天天如此,当你进到聚会中,站起来说话就不是天然的,也不是规条的,而是你丰富到一个地步,自然满溢出来的。这就是随从灵。
五十多年前,我并不懂随从灵、跟随圣灵感动是什么意思,还以为就是安静的坐着,等候圣灵推动、感动,然后才为主说话。那时我不清楚,所以怎么作也不灵。因为无论我怎么等,也无法感觉到圣灵的感动。我在弟兄会聚会了七年半,每周五次,风雪无阻,从来没有漏过一次,却也从来没有祷告过。聚来聚去,只有那几个人讲道、祷告,形成一个风气。以后我慢慢清楚,圣灵感动的意思,乃是在平常你就因爱主而祷告、读经,并且经历主,直到里面满了主;结果你所到之处,没有一处圣灵不感动你。你里面满了基督,来到聚会中定规倒出来。并且,你这样来到小排聚会,就不是按着天然的作法,也不是照着规条,乃是主的丰富从你里面满溢出来。你满溢了,我满溢了,大家都满溢了,小排聚会自然就丰富了。
如果要求你们个个上台,讲一篇好道给人听,那是太过了;我相信一百位中,也找不到一两位。然而平常的说话,除非哑巴,人人都作得到。请记得,小排聚会就是说平常话,而不是名人演讲。平常话谁都会说;平常听见什么话,就说什么话。我们在小排里所说的平常话,就是讲说主耶稣。不必摆起架子,也不必装作,乃是自然的流露。
徒二46 的“挨家挨户”,真是给我们莫大的亮光。我相信他们在家里的说话,都是大家彼此互相所说的平常话。这是家、排聚会正确的路。一位圣徒可以说,“今天早晨我和主交通,实在摸着主。”接着说几句,就是很好的见证。另一位接着说,“感谢主,我这一周也很享受主的同在。”然后也说几句。大家都这样自然的满溢出来,是新鲜、活泼的。这种平常话,谁不会说?如果你不会说,那是因为你不肯学,也不愿意去经历。只要肯学,我们都能作到。
召会的基层,不在使徒的长篇大道;召会的基层,乃在于家、排聚会里,大家彼此互相的说话。你作个见证,我说几句有亮光的话,他分享一点得着,大家都说,自然积少成多。新加进来的人,或者刚被恢复的人看见、听见了,也都得益处。这样,召会的根基才稳固,寿命才会长。
与小排有关的带领与托付
万事起头难;小排最难作的就是第一步,也就是要转大家的观念。我们一定要领悟,小排聚会不是仅仅一个办法,或者多加一个聚会而已。从今以后,我们既不轻看大聚会,也不高抬大聚会;乃是把大聚会和小排聚会看得并重。以目前状况而言,大家还是看重大聚会;所以我们宁可“矫枉过正”,盼望大家能平衡过来。千万不要以为把一个人恢复了,必须带到主日聚会才算成功;那样固然很好,但也不必成为要求。只要他能每一、二周参加小排聚会,就很好了。我们要先打好这个基础,然后慢慢建造上去。
第二,小排要努力恢复久不聚会的人。在台北还有上万的圣徒没有聚会。你们经常聚会的三、四千人,都要在小排里作这个工作,恢复久不聚会的人。
第三,要广传福音。家庭福音要从小排作出去,各阶层福音要从小排作出去,甚至学校福音也要从小排作出去。小排乃是基层;如果小排作得不强,就难以培养出人,帮助校园福音。小排若是不强,连你自己都需要被牧养,就无法去牧养别人。同样的,小排不强,儿童工作也难以进行。反之,小排一作得强,家庭福音就强,各阶层福音、学校福音、儿童工作也强,连各会所的牧养、看望也都强了。一个国家要强,必须家庭强;同样的原则,召会要强,就必须把家、排聚会建立起来,作为一个基层,成为一切活动的基础。
第四,小排要能把人留住、托住,并要使人喜欢再来。我们必须把小排作到一个地步,富有吸引力,能把人托住。第五,必须加强、丰富小排聚会的内容。第六,丰富之后,才达到了神得着召会那个最高的目标,就是彰显基督。
因这缘故,所以小排不容易作。这是一座大高山,不容易登上去。从转观念,恢复久不聚会的,广传福音,然后托住,再有加强,使内容能丰富,末了就达到了神对召会的最高目的,就是借着召会彰显基督。愿主怜悯我们,使我们都为这事多有祷告。
一九八五年四月八日讲于台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