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篇
召会合一的立场是我们的道路
读经:徒八1十三1林前一2启一11
 
圣经指明一地只有一个召会
徒八1说,“就在那日,在耶路撒冷的召会大遭逼迫,除了使徒以外,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地。”这里所说在耶路撒冷的召会,“召会”原文是单数,意思是在耶路撒冷只有一个召会。十三1说,“在安提阿当地的召会中,有几位申言者和教师。”这里的召会也是单数的;当日的安提阿只有一个召会,而那个召会中有几位申言者和教师。林前一2说,保罗“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召会,就是给在基督耶稣里被圣别,蒙召的圣徒。”这里的召会也是单数的,指明在哥林多只有一个召会。启一11说,“你所看见的,当写在书上,寄给那七个召会:给以弗所、给士每拿、给别迦摩、给推雅推喇、给撒狄、给非拉铁非、给老底嘉。”这里提到七个召会,因为有七个地方,每一个地方就是一个城,每一个城都有一个召会。因为有七个城,所以有七个召会,而不是在一个城里有七个召会。
 
里面有生命,外面需要有道路
我们说到祷读的操练,那是重在里面,是灵里的事,也就是生命的事。然而,我们里面的生命,需要配上外面的道路。许多人借着祷读,灵活起来了,生命也苏醒了,这是里头生命的事。现在我们要看外面的道路。神所作的一切,常常是有里外两面的。这就像我们这个人,里头有灵与魂,外面有身体。你不能说里面的灵与魂没有问题,里头的生命好了,一切就都没有问题了。要晓得外面的身体不好,你就病了,甚至死了。里面的灵和魂固然重要,外面的身体也是同样重要。因为人是有灵与魂,再配上一个身体的。
以火车为例,火车要能行走,除了里面要有动力,外面还要有铁轨配合。汽车也是如此,里面有汽油燃烧生出动力,外面也要有好的道路,车才能行走。若是没有好的道路,车子却强行驶动,那就相当危险,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。所以这两面是并重的,不能单要里面,不要外面;也不能单要外面,不要里面。里外两面都不能轻忽。
基督徒不只要注意里面的生命,也要注意外面的道路。有些青年人喜欢说,只要我们里面刚强,里头有基督的生命、属灵就可以了,不需要管外面的道路。这话听起来好像不错,实际上却行不通。比方,我们这个人天天要吃饭、喝水;若我们不吃饭,不喝水,就不能活了。然而,你若只吃饭、喝水,不穿衣服可以吗?只把里头弄饱了,外面赤身露体的,能出外行动吗?你若要有所行动,就一定得穿衣服,你才能走得出去。因此,我们要看见一件事总是有两面的,就如饮食与衣着两面都是需要的。在属灵的事上也是如此,我们里面需要有生命,外面也需要有道路。
 
外面的路就是召会的路
 
基督徒必须聚会
我们里面的生命是神的生命,而我们外面的道路是什么呢?我们外面的道路就是召会的路。在说明这个道路之前,我们要先说到基督徒的聚会。基督徒是非常特别的一班人。你不作基督徒还可以不聚会,你一旦作了基督徒就非聚会不可;因为基督徒里面有一个要求,是非聚会不可的。一个人越爱主,就越要聚会。反之,一个人一离开主,就不会想要聚会。所以有人说,基督徒不像蝴蝶;蝴蝶总是单独飞,舞出各种美丽的姿态,让人观赏。这不是基督徒的象征。基督徒乃是像蜜蜂,蜜蜂自己没有多少美丽,却总是成群结队。所以,我们基督徒必须成群,必须聚会。
 
召会的性质乃是一
然而,一提到聚会,就有一些问题要解决。基督徒该怎么聚会?要到那里聚会?基督徒的聚会问题要解决,首先就必须明白召会的性质乃是一。弗四3~4说,“以和平的联索,竭力保守那灵的一:一个身体和一位灵,正如你们蒙召,也是在一个盼望中蒙召的。”这里说要竭力保守那灵的一,就是召会的一。因为那灵在你我里面,在众圣徒里面就是一。在你里面的圣灵就在我里面,在我里面的圣灵也在你里面,在我们众人里面的就是一位灵。这一位灵就是我们的一。
在我们自己里面,只有分裂,没有一。例如,黄弟兄是台湾人,我是山东人。他是一个样子,我是另一个样子。一个是年轻的台湾人,一个是老山东人,我们怎能合在一起呢?脾气不一样,习惯不一样,性格不一样,兴趣不一样,爱好不一样,什么都不一样。这不一样的两个人在一起,轻则吵架,重一点可能打架;这怎能合一呢?当然不能。然而感谢主,宇宙的一进到了我们里面,就是圣灵进到他里面,也进到我里面,我们两个人里面同有一位圣灵了;这同一位圣灵就是我们的一。
在召会中,大江南北各省的人统统都有,甚至还有美国人、日本人、马来西亚人、英国人、犹太人,可以说各国人都有。这些不同种族,不同国籍的人在一起,的确很难合一;在我们自己里面,确实无法合一。然而感谢主,祂已经把这个一放在我们里面。这个一就是圣灵。
弗四3~6,不只提到一位灵,更提到七个一:一个身体,一位灵,一主,一信,一浸,一个盼望,和一位众人的神与父。一位神,一位主,一位灵如今都在我们里面;我们众人乃是一个身体,共同有一个信,一个浸,以及一个盼望。这就是召会,召会就是一;一乃是召会的性质。在宇宙间只有一个召会,如同宇宙中只有一个月亮一样。你在广东看见的月亮,在山东也看见,在日本也看见,在美国也看见,甚至到欧洲都看见同一个月亮。并不是广东有一个月亮,山东有一个月亮,日本有一个月亮,美国有一个月亮,欧洲又另有一个月亮。月亮就是月亮,宇宙中只有一个月亮,并没有两个月亮。
同样的,召会也只有一个。召会是主的身体,主耶稣是元首,是头;既然头只有一个,当然身体也只有一个,召会也只有一个。若是一个头有二十八个身体,那就是怪物了;一个头只有一个身体。在宇宙间,作为元首的基督,只有一个身体;这个身体是在一个地方、一个地方出现,在耶路撒冷出现,也在安提阿出现,在哥林多出现,也在以弗所出现,在士每拿、别迦摩、推雅推喇、撒狄、非拉铁非、老底嘉等地出现。现今召会出现在香港、在东京、在台北、在高雄,召会乃是一地一地的出现。因着召会是一,她在任何地方的出现也是一。你在台北没有看见两个月亮,在高雄也没有两个月亮,因为全宇宙中只有一个月亮。同样的,在台北只有一个召会,在高雄也只有一个召会;无论在哪里,召会的出现就是一个,如同月亮是一个一样。
再以美国领事馆为例。无论是大城市或小城市,只要有美国领事馆的,那个城市都只有一个美国领事馆。若是有一个美国人到了国外某个城市,问别人他要到那个美国领事馆才好,这人必定有问题;因为他无论到那个城市,都只有一个美国领事馆。他只可以问美国领事馆在那里,不能问要到那一个美国领事馆。只有美国分裂了,才有可能在一个地方,有好几个美国领事馆。
假使你生在使徒彼得的时代,当你来到耶路撒冷找召会时,你若是问该到那一个召会,弟兄们都会以为你有问题,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,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召会。你到耶路撒冷,只能问召会在那里,因为只有一个召会在那里。如果你到了安提阿,也是同样的原则。这好比你今天要到日本东京的美国领事馆,也只能问美国领事馆在那里,而不能问要去那个美国领事馆比较好,因为东京只有一个美国领事馆。
又比方,我今天到了高雄,从这里走,有一个浸信会;从那里走,有一个长老会;拐一个弯,又有一个信义会。有这么多不同名称的会,各自强调不同的道理或实行,虽然也许都有圣经根据,但这就像在召会这个大圈圈里,画了许多小圈圈,而每一个小圈圈,就是一个分裂。因信称义是对的,但是不可以用因信称义把你和别人分开。受浸是对的,但不可以用受浸把你和别人分开。长老治会是对的,但不可以用长老治会,把你和别人分开。同样的原则,即使是追求灵恩,或追求基督,也不可以有一个灵恩会或以基督为借口的会,把你和别人分开。
在哥林多召会,有人说,“我是属保罗的,我是属亚波罗的,我是属矶法的,我是属基督的。”(林前一12)保罗因此责备他们说,“基督是分开的吗?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?”(13。)所以,即使说你是属基督,别人是属其他使徒的,而以此把自己和别人分开,也是不可以的。因为只要“分”,就是不对的。
为这缘故,我们不能标榜我们是怎样的会,否则就会有难处。我们只要说,我们是召会,这就够了;因为没有什么不同的月亮,月亮就是月亮。我们就是召会,若再多说一点,很可能就变成小圈圈了。
 
必须在合一的立场上聚会
我们这些所有在小圈圈外的人都需要聚会,然而我们是在什么立场上聚会呢?真理清楚地圣徒会说,我们是在一的立场上聚会。我们所以不到浸信会,不到长老会,是因为那是个分裂的立场。我们乃是在召会的立场,合一的立场上,也就是地方的立场上聚会。什么是地方立场呢?圣经启示我们,召会是以地方为限;在高雄就以高雄为限,在台北就以台北为限。这地方立场就是合一的立场,也就是召会的立场。虽然今天基督徒分了这么多的会,但我们却不分,我们愿意留在合一的立场上。或许有人会说,尽管你们说你们是在合一的立场上,但你们这样就是和那么多其他的会都分了。其实,这个分的责任不在我们,乃在他们;因为不是我们分,乃是他们分。我们一直持守在召会这个大圈圈里,在合一的立场上;是他们不肯去掉其他的名称,而自限于一个个小圈圈。所以,不是我们分,乃是他们分。
在我家乡有位年长弟兄,是我年轻时所读一所学校的董事。当我仍在基督教里作教友时,他是我所在公会里的第一位长老。然而一九二七年,我看见了亮光,就离开了那个公会。这位年长弟兄一面很喜欢我这个少年人,一面因着还没看见召会的亮光,就对我非常不以为然。从一九二七到一九三七年,他常常见到我,都会和我辩论一番,因他对召会立场一直不太清楚。
一九三七年间,我有一次出外,在天津、北平一带作工,之后回到家乡。家乡一位长辈请我吃饭,同座的客人都是公会里的前辈,当中也有这位年长弟兄。那天在餐馆的筵席中,这位弟兄就对付我,说,“李弟兄,我要请问你一个问题,好多年了我都想问你,一直没有机会。你一再说,基督徒应该合一,不应该分,这个道理是对的;但你为什么领头带人分呢?你把有的人从我们中华基督教会带出去,叫他们和中华基督教会分了;也把有的人从浸信会带出去,叫他们和浸信会分了;你也把人从长老会带出去,叫他们和长老会分了。这是为什么?”
他这么说是因为一九三二年,我们有十一位弟兄从八个公会出来,开始一起擘饼。这位年长弟兄就认为,我口里讲合一,却行分裂的事。那一天,他觉得是个好机会,要看我怎么回答。我就说,“诸位都是我的老前辈,年纪都比我长一倍。我知道我走了这条召会的路,你们很不以为然。在我走这条路之前,我在公会里,你们都很宝贝我这个少年人,觉得我爱主,追求主,为主作见证,读经,讲道。然而自从我走了这条路,你们看见我,就觉得我是个讨厌的人。从前你们会请我讲道,待我非常客气;但自从我走了这条路后,你们即使在路上看见我,也不会理睬我。你们认为我讲合一,却在作分裂的事。所以对我来说,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,我愿意和诸位前辈讲清楚。”
那天,我以保罗在林前一12~13的话为依据,说到保罗责备哥林多信徒,因为他们有的人说,“我是属保罗的,我是属亚波罗的,我是属矶法的。”基督不是分开的,所以他们这么分都是不对的。以此来看,我们今天作基督徒,又怎能属浸信会、长老会或中华基督教会?我们若是属了这些会,难道就不受保罗的责备吗?
再者,我就说,主在我里面吸引我爱祂,我要不要传福音呢?当然,我一定要传福音。第三个问题,我传了福音之后,要不要带人得救呢?当然要带人得救。那么第四,得救之后,我要把人送到哪里去呢?我不能属这个会,也不能属那个会,那我要把人送到那里呢?第五,我若不把他们送到什么会,但他们要不要聚会呢?我要不要和他们聚会呢?第六,我接着问,要怎么聚会呢?我们在这里聚会,有浸信会的、长老会的、中华基督教会的,他们要怎么聚呢?我们都知道基督徒不该分这么多派别,现在我们如何对他们解释呢?
看这个情形,到底是谁在分裂?因此,我便提议,如果弟兄们答应,明天把各会不同的名称统统去掉,我就回去要求弟兄们,把我们聚会的地方关了。那些前辈异口同声的说,“这个作不到。”我便说,“你们既然作不到,那谁要负这个责任呢?你们作不到,这个责任是你们要负,因为是你们分了,还要我去参加你们的‘分’。我不参加你们的‘分’,你们就说我搞分裂,这有没有道理,公平不公平呢?”这些前辈当场无言以对。
 
使徒时代能实行,今天一样能实行
或许有人会说,一地一个召会,这个合一的立场,原则当然是对的;不过这是在使徒时代能实行,今天召会分裂了,荒凉了,就没办法实行了。请记得,若是合一的立场,一地一会的立场是真理,真理绝不会因着时代而变迁;在使徒时代是真理,在今天也是真理。
 
旧约中,神的命定维持了以色列人的合一
我们都知道,旧约以色列人是预表召会,在他们进入迦南地以前,神就吩咐他们,不能随意选择一个地方向神敬拜、献祭并聚会。他们必须在神所选定的地方,就是耶路撒冷这个独一的中心,神所指定的地方敬拜。这就成了神百姓合一的保障。若没有这个定规,或许但支派的人会说,他们到耶路撒冷太远,就在北方设立一个敬拜中心。另一个支派的人可能又说,他们和便雅悯合不来,也不愿前去,就在他们附近另设一个敬拜中心。所以,若是没有神在申命记十二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章的定规,以色列民可能会一分再分。乃是因为有这个定规,就保守了他们的合一。
历代以来,以色列地从来没有同时有两个圣殿,都是只有一个圣殿,一个基地。这个基地,就是他们的立场,是神所给他们的立场,一个独一的立场,也就是合一的立场。以色列人永远不敢在这个立场之外,再造一个圣殿。如果他们那样作,以色列就分裂了。直到今天,犹太人还是合一的,乃是这个独一的敬拜中心,维持了他们的合一。他们进了迦南地之后,都在合一的立场上;因此,在所罗门时代,圣殿造好了,全体以色列人都是合一的。这是预表使徒时代召会建立了,圣殿造起来了,全数是合一的。
 
被掳的以色列人,必须回到耶路撒冷这合一的立场上
到了一个时候,以色列人被掳到埃及,接着,又有以色列人被掳到亚述,之后,大部分以色列人都被掳到巴比伦去了。如此,以色列人就分散了。然而过了七十年,神呼召他们回去。有一部分人就回来了,像以斯拉和尼希米,以及那些跟随他们的人都回来了。然而这只是少数人,大多数人还是留在巴比伦;有的留在亚述,有的在埃及,只有少数人回到耶路撒冷。
在这里就出现了四个不同的立场:一个在埃及,一个在亚述,一个在巴比伦,还有一个在耶路撒冷。这四个地方,那一个地方的立场是合一的呢?当然是在耶路撒冷。然而在巴比伦的以色列人可能会说,“你把人带回耶路撒冷,你就是带着人和我们分了。”这时,你要告诉他:“合一要在对的立场,在对的地方。你不能留在巴比伦讲合一,而是必须回到耶路撒冷。”合一是有确定立场的,唯有耶路撒冷是对的立场,是合一的立场。当时神明明知道大多数人不肯回耶路撒冷,祂却仍然呼召少数人回去。所以,问题不在众人能不能来在一起,而是在乎是不是要回到合一的立场上。
我们承认今天是分裂的时代,荒凉的时代,我们没有办法使所有神的儿女都聚在一起;因为有的人要留在天主教,有的人要留在各公会。然而,神却喜欢有一部分人体贴祂的心肠,照着祂原初的定规,回到原初的立场。虽然只有少数人,但神还是喜欢作这件事。所以,这不是大家能不能都回来的问题,而是在于要不要回到原初的立场上。任何公会都不是原初的立场,只有合一的立场才是原初的立场。我们需要回到原初的立场上,也就是合一的立场上。
当那些人回到耶路撒冷后,主耶稣就降生在那些人中间。若是那些人没有回去,仍留在亚述、埃及、巴比伦,等到主耶稣降生时,没有以色列人在犹太地,主就不知要降生在何方了。乃是这些回去的人,带进了主耶稣第一次的来临。虽然他们回去后也有软弱,有的娶了外邦女子,光景是一团乱,但他们的地位、立场仍是对的。你可能在巴比伦,是光景很好、很属灵的以色列人,但你的地位不对,立场不对。所有在各公会里的,不仅是得救的人,不仅是神的儿女,他们中间还有相当属灵的人。对这些人来说,他们的光景是对的,但他们的地位和立场却是不对的。
 
即使光景可怜贫穷,仍要靠主恩典站稳合一立场
今天我们在合一的立场上,可能光景很可怜、很贫穷、很软弱,但是我们的立场和地位是对的。所以这里有两面,属灵的情形是一面,立场和地位又是一面。有的人也许对你说,你的立场对,但你的光景不太对,所以他就不在你们中间,而要到光景好的地方。这如同你生在张家,是张家的人,但是张家到了一个时候,家里有瘸腿的、瞎眼的、生病的,可以说老的老、小的小。你就喜欢王家,跑到王家去了,因为王家都是壮汉。要知道,王家再好,还是王家;你生在张家,你就属于张家。召会立场是一个地位问题,你可能在一个属灵光景好一点的公会,但是那个立场不对。我们固然属灵的光景要对,但我们的立场更要对。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,我们是召会的人,就要在召会合一的立场上。即使召会的光景不是太好,有软弱的、下沉的,我们还是要在召会中,靠主恩典尽量维持这个家。
 
得胜者代表召会立场的错误说法
有些持异议的弟兄们说,这个一地一会的合一立场已经过时了,那是使徒时代的实行,现在已经不能实行了。这个说法乃是错误的。他们说,现在是荒凉的时候,是由得胜者来代表召会的立场,他们要建立得胜者的召会、得胜者的聚会。我们首先要问,得胜者的标准是什么?今天谁敢断定自己是得胜者?或许你看自己是得胜者,但别人看你并不一定得胜;我看自己是个得胜者,但你看我就不一定得胜。得胜的标准有争执,这是第一。第二,即使他们是得胜者,若是有另一班人也是得胜者,他们是否能来在一起成立一个会?第三,若是能成立一个会,是不是众人都能一直保守自己得胜。比方,我们今天都很强壮,但我们并不能担保明天不生病。今天都是得胜者,明天若失败了怎么办?是要搬走,还是要脱离呢?此外,这些人若传福音带人得救了,这带得救的十个八个难道都是得胜者吗?若不得胜是不是就要把他们丢弃不管呢?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。
圣经里有得胜者,但是没有得胜者的召会。正如家庭中有壮丁,但是并非全家都是壮丁,并且壮丁还都得留在家里;照样,得胜者也要留在召会中。谁也不敢断定自己是得胜者,只有等主来时,由祂断定。在主面前,在主的恩典中,没有人敢断定自己是得胜者。所以说,以得胜者聚会代表召会立场的,乃是荒谬的说法。
 
召会的根基是基督,但根基并不是立场
有人说,他们是以基督为立场,他们的立场就是基督。然而,圣经里并没有这个说法。林前三11说,“那已经立好的根基,就是耶稣基督。”根基是什么?根基就是一栋房子建造到土里面的那一段;而建造的这一块基地就是立场。你要造房子,第一,必须先选好一块地,就是基地,这就是立场。其次,你要在基地上,就是在立场上,立好根基。基督是根基,这是没有问题的;然而,天主教说基督是根基,基督教各宗各派都说基督是根基,但各自的立场、基地却都不同。
 
我们的立场和道路,乃是召会合一的立场
在耶路撒冷的圣殿,它的根基是石头造的。若是在巴比伦也造一个圣殿,即使根基、图样和材料都和耶路撒冷的一样,但其立场还是不一样。因为一个是在耶路撒冷,一个是在巴比伦。根基一样,基地、立场却不一样。浸信会是以基督为根基,却是建造在浸信的立场上。长老会也是以基督为根基,却建造在长老的立场上。虽然根基都一样,但基地、立场却不相同;这就造成了分裂。这个分裂不是分裂在根基上,而是分裂在基地和立场上。今天我们所走的路,千真万确是以基督为根基,以合一为立场。我们乃是建造在合一的立场上。这实在需要我们深思明辨,才能领会。
我们信主之后,不能不作基督徒,也不能不聚会,不事奉主。然而,我们要事奉主,要共同聚会,必须在合一的立场上。这样,我们就会受约束在合一里。即使我不满意你,我还得留在这里;你不满意我,你也得留在这里。若不是这样,我们就分裂了。如果我们可以借着一个理由,例如追求圣洁,追求属灵,追求得胜,就分门别类,这就给分裂开了一个没有止境的门。今天你看自己好像很圣洁,慢慢的,有人看你不够圣洁,他们就分出去了。然后,又有人看他们也不够圣洁,也分出去了。这样的分裂是没有标准的,也是没有止境的。
我们要清楚,若是没有这个合一的立场作约束、作保障,我们就会任意而行,分而又分。这样的分裂是没有止境的。愿主怜悯我们,我们的道路就是合一的立场。我们里面的生命是基督,是灵,外面的道路就是召会合一的立场。在这个立场上,聚会的光景好,我们感谢主,聚会的光景不好,我们仍然要仰望主的怜悯,为此多祷告。在这个立场上,弟兄姊妹爱我、欢迎我,我感谢主;即或不然,他们和我合不来,我也要留在这个立场上。
这合一的立场一丢失,我们就一点保障也没有。好比一条船,你若把船的舵取去,又去掉指南针,这条船就会在海里漂浮,没有方向。我们的指南针、我们的舵,就是这合一的立场。所以,即使弟兄姊妹有软弱,不如我们的意,甚至待我们不好,我们也不能逃开。我们要留在这合一的立场上,仰望主,学功课,借着祷告带下恩典,以改变现况。我们不能改立场,却可以改环境,改光景。借着祷告,祷读主的话,并且爱主,我们就能改变我们的光景;死沉的光景改活了,虚空的光景改实在了,贫穷的光景改丰富了,软弱的光景变刚强了。
今天主带领我们在这条路上,已经四十年。我们的立场没有错,我们的道路没有错,并且这条路是越走越光明,越走里面越印证这是一条正路,我们该行在其中;因为这一条路乃是在合一的立场上。我们虽然都有软弱、贫穷的光景,但主会怜悯我们,使我们靠着祂的恩典,除去这些,并站稳立场,叫我们里面的生命刚强,外面的立场确定。
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讲于高雄
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