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常受文集一九六八年第二册

《转到灵的时代 》
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


第五章 祷读的根据

读经:哥林多后书三章六节,罗马书二章二十九节,七章六节,哥林多后书三章十七至十八节,以弗所书六章十七至十八节。

在于灵,不在于字句

新约的事奉完全是在于灵。林后三章六节说,“祂使我们够资格作新约的执事,这些执事不是属于字句,乃是属于灵,因为那字句杀死人,那灵却叫人活。”罗马二章二十九节也提到:“在于灵,不在于字句。”七章六节又说,“叫我们在灵的新样里服事,不在字句的旧样里。”这三处的“字句”,在希腊文是相同的字,意指规条、仪式、仪文或字句。保罗作为新约的执事,一再的告诉我们,不要在意字句、仪文或规条,乃要在意我们的灵。

在林后三章十七节,保罗又说到:“而且主就是那灵。”这里“主就是那灵”的说法,如同说“父就是神,神就是父”。所以,主就是那灵的意思,即“那灵就是主”。

这是新约里一个特别的说法。在达秘新译本的注解里,将林后三章七至十六节算作括弧内的话。按照这样的领会,十七节可说是接着六节的。六节说,“那字句杀死人,那灵却叫人活。”十七节说,“主就是那灵。”前面说,“那灵……叫人活,”底下接着说,“主就是那灵。”可见那灵就是主,那灵叫人活,也就是主叫人活。

那灵叫人活,也使人变化成为主的形像。十八节说,“我们众人既然以没有帕子遮蔽的脸,好像镜子观看并返照主的荣光,就渐渐变化成为与祂同样的形像,从荣耀到荣耀,乃是从主灵变化成的。”这就好比有一面镜子对着你的面孔,你看镜子就是看你自己,你越对着镜子观看,镜子就越返照你的面孔。结果,你的面孔就印在镜子上,这个镜子就变成了你的形状。同样的,我们如今敞开脸,好像镜子观看主,并返照主的荣光,就变成主的形像,并且从荣耀到荣耀,乃是从主灵变化成的。

祷读的根据

属灵的语言根据属灵的经历而增加

接着,我们要陈明一些有关祷读的事。我们都知道基督徒需要祷告,也需要读经;所以,用祷告来读经的祷读该是我们的实行。然而有人说,这是我们自创的新名词,基督教里从来没有人用过。他们因此说我们独断专行。其实,文字语言都是藉着文化进展逐渐增加的。如果人类文化发展到一个地步,没有语言或文字可以表达新的概念或新的产物时,就会有创作新辞的必要,以正确表达新的思想。比如,“主观”、“客观”这两个辞,不仅使徒保罗没有用过,即使是百年前的人也没用过。我年幼的时候,许多人刚接触这两个辞的时候,都曾经被弄得一头雾水。然而今天,即使没读过多少书的人,也都知道什么叫作客观、主观,什么叫作客观的道理、主观的经历。

又比如,西教士初到中国时,要将圣经翻成中文,最困难的就是,圣经中的许多思想,是中国文化语言里没有的。例如,“在基督里”这个思想,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。对中国人而言,这好比是外国的语言,完全听不懂。中国语言里有“在于基督”,或“藉着基督”等,但是没有“在基督里”这种“在里面”的观念。这是中文思想和语汇里没有的。所以,当西教士翻译圣经时,就非得造新辞不可。诸如此类的情形,在翻译中文圣经时有许多;因此,中文圣经的翻译里有许多新造的辞。人类语言既是随文化发展的;照样,属灵的语言也会根据属灵经历的增加而进展。

圣经的根据

从前基督徒只知道读经,没有祷读的认识,所以并没有这个辞。但今天主的话一再向我们开启,让我们认识祷读这件事。以弗所六章十七至十八节说,“还要藉着各样的祷告和祈求,接受救恩的头盔,并那灵的剑,那灵就是神的话;时时在灵里祷告,并尽力坚持,在这事上警醒,且为众圣徒祈求。”这里说到要藉着各样的祷告和祈求,接受神的话,这就是祷读。可见祷读是非常合乎圣经的,并且这段经文可说是祷读的根据。我们有负担交通这事,是因为我们不愿仇敌用不合圣经、不合真理的话打岔人心,叫人不能接受祷读,而失去真恩典。所以,我们为此打真理的仗。

另有人批评说,我们祷读的声音太响亮。然而,响亮的祷告乃是各样祷告中的一种。以弗所六章十七节清楚说到:“要藉着各样的祷告和祈求,接受……神的话。”因此,不管是低声的祷告、高声的祷告、快的祷告、慢的祷告,我们要藉着各样的祷告,接受神的话。谁也不能说低声祷告是对的,高声祷告就不对。甚至当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,也是恳切的大声祷告呼求(路二二41~46)。施浸者约翰同样也是在旷野大声呼喊,叫人悔改(太三1~3)。

一九五四年,我曾在香港举行几天特会,有一位美国弟兄会的宣教士来参加。几天后,他约我交通,说到这个聚会很好,但有两点他不能接受。第一,他认为人的灵与魂是同一个,所以不能认同我说人的灵和魂是分开的。第二,他觉得我们众人同声祷告时,太嘈杂。于是,我举出帖前五章二士二节,向他证明人有灵、魂、体三部分。然而,他还是认为人的灵和魂就是一个。我想他若是连圣经的话都不能接受,那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。关于第二点,我指出在行传四章,当彼得、约翰被犹太议会捉拿并释放之后,到了门徒聚集的地方,众人都“同心合意的高声向神说,主宰阿,你是造天、地、海和其中万物的。……祈求完了,聚会的地方震动,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溢,放胆讲说神的话”(24,31)。这给我们看见,他们乃是众人同心合意,高声的向神祷告并赞美。因为大家灵里火热,无法等待,就一同开口赞美了。所以,在圣经中,众人同声祷告是有例可寻的。

圣灵像风随着自己的意思吹

我不是鼓励你们到会所大喊大叫,我乃是说圣灵像风一样,随着自己的意思吹,有时候像微风徐徐吹来,有时候则像暴风刮过(约三8,徒二2~4)。在启示录十九章六节,使徒约翰说,“我听见好像大批群众的声音,又像众水的声音,也像大雷的声音,说,阿利路亚!”这里说到,天上大批群众赞美的声音,好像众水,又像大雷。

一九三二年,我曾和倪弟兄一同参加,浸信会在山东黄县一个神学院所办的夏令会。倪弟兄是其中一位受邀的讲者,因此我随他同去。那时正是灵恩运动风行的时候,我们一进聚会现场,就看见有人打滚,有人又跳又笑,我实在是受不了。后来,在回家路上,我就说,“这样又滚又跳又叫的情形,真是叫人看不下去。”倪弟兄虽然不赞成灵恩运动,但他是一位对属灵事物有全面认识的人,他从从容容的对我说,“新约并没有规定人怎样祷告,怎样敬拜。”这让我印象深刻,虽然他不赞成灵恩运动,但他所持的原则是对的。

新约并没有定规人怎样祷告、敬拜,因为在约翰三章八节说,“风随着意思吹,……凡从那灵生的,就是这样。”在圣经里,风、灵、气在原文都是同一个字。这里所说的风,也就是灵。灵既是随着自己的意思吹,我就不敢定罪低声祷告不对,或高声祷告不对;我也不敢定罪一个一个祷告不对,更不敢说共同祷告不对。虽然我们曾说祷告不要太长,以免杀死人的灵,但我们也不能弄成一个规条;因为那灵是随着自己的意思吹。若有人说长祷告不对,那么诗篇一百一十九篇有一百七十六节,就是一段很长的赞美。所以,不在乎短,也不在乎长;不在乎高声,也不在乎低声。凡是出于人工的,都没有价值,一切都在于灵。就像罗马二章二十九节所说的:“在于灵,不在于字句。”若大家的呼喊是出乎灵的,神在宝座上定规喜乐。如果大家的安静是在灵里忧伤痛悔,肃静的敬畏祂,那祂也是喜乐的;因为都在于灵。

不要太拘泥于字句

人若是太拘泥于字句,就不容易对圣经有正确的看见。举例来说,一九六三年我在洛杉矶,那时有几个小团体在一起聚会,光景还不错。一个主日上午聚会过后,有位三十几岁的美国青年,神情严肃的来找我交通。他读过神学,是一位传道者,他问我:“你们说你们的聚会都是照着圣经,但是为什么让你们的姊妹祷告呢?这不是照着圣经。”我就问他,圣经在什么地方说姊妹不能祷告。他举出林前十四章三十四节说到:“妇女在召会中要静默。”我就问他:“弟兄,你们也有聚会罢,在聚会中,你们姊妹唱不唱诗?”他说,“唱阿。”我就说,“这样看来,你们的姊妹也没有静默不言。”他就不能回答了。从林前十一章五节,我们可以看见,女人蒙着头,仍是可以说话的。然而,提前二章十二节说到,不许女人施教。所以,姊妹可以在召会中说话,但不要在召会聚会里作教师。

圣经并不简单,所以不能随便引经据典,断章取义批评说,祷读是错的。以弗所六章十七节很清楚的说到:“要藉着各样的祷告和祈求,接受……神的话。”所以,不只是一种祷告,乃是各样的祷告,包括一人的祷告,一班人的祷告,家中的祷告,聚会中的祷告,甚至在路上的喊叫祷告。有时,我们也该向神癫汪到一个地歩’在路上、公车上,向人呼喊:“神爱世人,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。”(约三2)。千万不要以为我说祷读,是在强辞夺理Q祷读乃是用祷告接受主的话,实在没什么好反对。这既不是打牌,也不是看电影,反而是带人更亲近主,更运5¾,更消化主的话。何况以弗所六章有这个根据,要用各样的祷告和祈求接受!主的话,并且要时时在灵里祷告。所以,对这件事不必怀疑。

历来属灵人的经历

二千年来,在基督徒属灵人的传记中,都可以看到每一个真正属灵的人,多多少少都有这个经历,只不过技术上可能有所不同。比如,办孤儿院的慕勒,在他自己的日记里明明写着,他每天早晨起来,就拿着一本圣经到路边,边走,边读、边祷告。这正是所谓的祷读圣经。虽然“祷读”这辞,以前的基督徒没用过,但他们有些人的确有这样的经历。就如“维他命”这辞,在我们老祖宗的时代都没有听过,但这不表示那个时代没有维他命这东西。只不过现今因着科学发达,有了营养学、医学的研究,就让我们知道了这许多营养成分。所以,祷读这辞虽然从前没有,但并非二千年来的基督徒都没有祷读。若是没有祷读,他们怎能把主的话当作粮食吃了,而得着喂养。所以,祷读在事实上早就有了,只不过未能明白的讲说出来而已。

在实行上尊重圣灵的带领,让灵有地位

因着主的怜悯,我们在属灵的认知、实行和经历上,都比前人进步多了。所以,我们在说法、分析、应用、以及享受上,都是较为进步的。因此,我们题出祷读,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对的。当然这在技术上仍有待改进,但相信是会越来越进步。我初到洛杉矶时,曾参加他们的祷读。他们因着兴奋,就显得颇为紊乱。我心想不能这样没秩没序,但另一面,我也觉得不能随便改正他们。因为这就像种田,青苗刚长出来时,不能随便移动,否则就容易枯死。必须等到它扎根了,牢靠了,再来修剪、调整;这样就能帮助青苗正常的长大。所以,刚实行时,我没有改正他们,因为我相信圣灵是真正的导师。慢慢的,他们的祷读就越来越上轨道。所以,我们刚到一个地方,千万不要立刻批评、改正人。起头,就像栽种青苗一样,你看它好像长得不好,但过些日子它就长好了。所以,不要把死的规条字句给人,乃要让圣灵有完全的地位,让圣灵在人里面带领人。

祷读在原则上绝对是没有错的,只要我们向主敞开,向灵敞开,那灵在我们里头,就会带领我们。逐渐的,我们会越祷读越有灵感,越祷读,灵里越刚强,内容也会越丰富。然而,在操练的事上,不要太过定型,沿用旧习。不一定快就好,也不一定慢就对,总要让圣灵带领我们随从灵而行。

关于受浸埋葬的一点交通

有人说到我们中间有埋葬的实行,是不合圣经。他们说,人一次受浸就成了,为什么我们中间得救的人,还会想要再埋葬一次。的确,以弗所四章五节说到:“一主,一信,一浸。”但这里的“一浸”,不是指次数上的一次,而是指一种性质上的“一”。当然,圣经并没有说要多次受浸。所以,对那些有这样实行的圣徒,我都是郑重的告诉他们,凡我们所行的都要照着圣经。虽然圣经没有明说受浸的次数,但我们还是要注意两点:第一,这样作会招惹人批评不合圣经。第二,不要把这个当作道理带到各地,要人照办。今天你若是觉得自己得救多年,却仍非常的老旧、属肉体,想要再到水里去埋葬,那就去;但这必须是照着圣灵在你里头的感觉而作的,千万不要当作一个道理、规条遵守。

有一天,当我考量此事时,圣灵在我里头给我看见,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,是经过两道的水,首先是过红海,之后是过约但河。以色列人出埃及、过红海之后,他们的旧人还在;因此在进迦南之前,还要过约但河,以埋葬他们的旧人。早年在中国有一位神学教授,是在长老会作牧师,他一再强调施洗不施浸。所以,他告诉人不必受浸,只要点水就可以。然而有一天,他到山上祷告,没多久,主眷顾他,圣灵临到他身上。他里头满了灵,喜乐满怀,从山上跑下来,跑到山腰看见一个水池,就跳到水里,将自己老旧的人埋葬。这是圣灵在人身上作工,打破传统的一个例子。所以,我们都必须学习敬畏主,不要轻易的批评人。

一九六八年八月十五日讲于台北

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